若想圣化,就需走这条路。教宗当天的一条推文也谈到圣人们,他说,在世界的眼中,圣人们不受重视,但其实正是他们以祈祷而不是金钱和权力来支撑这个世界。
瑞士方面则是到了1991年,在圣座与哈斯主教就库尔教区的局势进行了讨论后,联邦委员会才决定终止外交关系上的单边主义,为特派圣座使团任命一位大使。在此之前,在罗马的瑞士代表只有瑞士卫队成员。
教宗最后指出,“对话不是相对主义的同义词,相反地,一个社会越是高尚,就越能培养对真理的寻求”。真理一旦承认“每个人具有不可剥夺的尊严”,就会生根。“这个原则可以被信徒和非信徒共享”。
宗主教和各教会领袖们指出,这种严重情况自2012年就已开始,目的是“试图有系统的把基督徒团体”从整个地区驱逐出去,尽管它是“当地社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少了聆听,就没有良好的新闻;记者要聆听许多声音,以确保他们传递的消息可靠又真切。聆听让人能发挥分辨力,「引导不同的声音发出共鸣」。此外,在教会里「也非常需要互相聆听」。
另外,教宗提到慈悲禧年诏书,明确指出耶稣看到群众跟随祂,就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因为他们就像迷失的羊,筋疲力尽,没有向导。为此,耶稣慈爱地治愈被领到祂面前的病人,或者使大批群众得到饱饫。
那是1959年,在梵二会议开启的3年前,这位年轻的神学家就已经意识到“教会在隆重庆典的日子里爆满,但耶稣基督在信友们的心中不再如此活跃”。
更有甚者,多少次,两人正在说话时,其中一人不等对方表达完想法就插嘴回应,就算让对方说话也没专心聆听。这是我们时代的祸患」。「我们害怕沉默」。在家庭、学校、职场,甚至在教会里,彼此聆听是多么费劲!
教宗说:“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认为每个人,也就是说每个跨入大学门槛并学习了几年的学生,他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宇宙,那么这个视野就扩大了一倍。
全面照顾的观点有益于「对抗丢弃文化」,即:把没用的一切丢掉,用过就丢。这情况发生在所有层面。「社会恐怕会把病患看成负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