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我们发现,天主对人类计划的伟大和祂圣爱的无穷无尽”。这份圣爱彰显在耶稣“对伤者的怜悯,对痛苦的关切,给罪人的慈悲油膏,为世人之罪的牺牲”。
打开我心灵的眼睛看你在庄严神圣的礼仪中看你美丽和谐的歌声引我举心向上,仿佛这里就是回到上主身边的入口尽管人们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但在心灵相通的虔诚祷声中我用我心灵的眼睛看到了人世间充满和谐宁静无纷争,无战争,一片祥和太平在你这里,人类在上主的爱内组成一个爱的大家庭扶老携幼走向天国
我们爱不爱人,却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可以信耶稣基督是天主,但对人类的苦难完全无动于衷,这种信仰绝对不可能是耶稣基督心目中的信仰。
这个立场既排除堕胎,也排除对人类胚胎的实验;既排除安乐死,也排除死刑,因为这都是否认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创造的人的超性尊严”。
服务穷人,就是服侍基督,因为那些悲伤者,贫残者,饥饿者都是基督苦难的化身,如果我们看不见这一点,就看不见为人类受苦受难的天主。
因此,人类的每项活动都应该是个人和社会成长、也是发展个人天分、本着正义与关怀的精神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机会和地点。人不能只重视自己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更应该重视作爱德的见证”。
这个问题世世代代以来不断地向人类提出。在文艺复兴时代如此,在中古世纪如此,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也不断提出。对莎士比亚和那些伟大的画家来说,耶稣的形象意义何在?这又是因为耶稣吸引了人们。
梵蒂冈图书馆和机密档案室中珍藏大量书籍、文件和文物,描述了教会和人类的历史。
耶稣为人类祈祷(若14:6-17)凡相信和爱慕耶稣,并因子的名祈求天父,耶稣必为他们向天父转求,并求父赐予圣神,启导人认识真理,教人以孺子之情与主结合。
他形容信息科技为人类而言,是“上主的恩赐”。他认为,教会应该充分“利用它”传播信息,并教导及启发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