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最後表示,要理讲授蒙召去发现和尝试各种融会贯通的形式,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旅程中,透过自己的恩典、局限,甚至严重的残疾,都能与耶稣相遇。身体和心理上的任何局限都不能阻止这相遇。
上主也召叫我们以子女和弟兄姐妹的身分进入一个在我们先前已建立关系的历史,不以孤立和抽象的方式,而是在一个‘我们’的具体团体的环境内度信仰生活,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单凭自己成为基督虚,
聆受圣召的人也会增长。然而,如今的年轻人不再祈祷了。我相信教宗会给孟加拉国内的基督徒带来新的生命。孟加拉国是一个伊斯兰占多数的国家。
我们蒙召更加关切他人及我们身边之人的需要。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像洗者若翰那样,在人们贫瘠之心的旷野里开启希望的道路。教宗继续说,先知也在勉励我们修平傲慢、自负和专横。
宗主教解释道,但是这个奉献并非表示放弃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只是蒙召驱除心中阻碍天主临在的一切障碍。当我们所有的想法只导向自我,当我们的心没有给他人腾出空间时,上主就无法临在。
教宗最後总结道,建设一个没有仇恨和歧视的未来的重担落在年轻一代的肩上,他们蒙召发扬负责任、存记忆和爱近人的文化,建立反对冷漠的同盟。
教宗接见他们时再次强调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是,牧人们蒙召在受苦的天主子民面前彰显共融、团结、亲密、友爱、透明和见证。
身为你们土地上子孙的一员,你们尤其蒙召为所有兄弟姐妹服务,并且至为重要的是把众人当作弟兄姐妹。第二点期望涉及年轻人。
「门徒被召叫,怀着信任和希望来跟随师父,尽管祂死了;耶稣的神性必须在十字架上显示自己,恰恰在祂垂死的那样,在这程度上撰写福音的马尔谷,透过百夫长宣讲信德:『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
其次,「我们在回应基督信仰的召叫。以色列民族是在埃及的难民,而上主垂顾了他们」,带领他们「走向自由」;「耶稣则是非常亲近无家可归者和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