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瓦蒂神父首先论及“穿过黑夜”的主题,指出在《出谷纪》(十四1-31)和《玛窦福音》(十四22-32)中都记述了这个经验。
为此,教宗提及教会初期的经验:当时的信友也遭遇困难,但他们把财物归为公用,众人「一心一德」。教宗指出,「疫病全球大流行导致我们大家陷入危机。
教宗解释说:“《圣咏集》是旧约《智慧书》的一部分,因为它通过与天主交谈的经验向人传达如何‘晓得祈祷’。在《圣咏集》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的全部情感:喜乐、痛苦、怀疑、希望和辛酸。”
他们追随“旷野中基督”的面貌,参与基督本人的旷野经验。旷野经验使人击退魔诱,净化心灵,寻找天主,而获得救赎。
然而,积累了人生经验的生命「在天主眼中何其宝贵」,因为「我们是祂温柔爱护的受造物」。尼苛德摩不明白这道理,疑惑地问道:「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教宗强调,尼苛德摩的这个提问「对我们极具教育意义」。
这对灵性生活也是一个普遍的经验:《福音》提醒,向善的路狭窄且艰难,需要搏斗,克胜自己”。“我开始祈祷,或奉献于善工,奇怪的是,正是在这个时候,我脑中浮现出需要紧急处理的事务,需放下祈祷、不去做善工。
可见,保禄归化后,毫不掩饰自己迫害教会的罪过,这就是发自他内心的悔改和归依之诚表;不管路途艰险,徒步传教不停,并把自己的信仰经验分享与别人。
但是,并不意味着“可知的事物被限定在以经验来验证的范围内,也不能把宗教关闭在个人经验的可变的王国里。”教宗强调:“接纳这种错误的思想潮流会使基督信徒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提出基督信仰时不必强调客观事实。”
把经验也列入考量在工作方法方面,教宗解释道,研究小组可以邀请「各大洲的牧者和专家加入,不仅考虑到现有的研究,也把地方教会天主子民最相关的经验列入考量」。
因为礼仪正是使「整个基督信仰经验扎下根基」的举动。教宗方济各2月3日上午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强调了上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