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基督徒之希望的确定性在于被爱的得救。“人是被爱所救赎的……一个人在其生命中经历到大爱的时刻,就是他‘得救’的时刻,因为这大爱赋予他生命新的意义……人需要无条件的爱。
从而再度喜悦地发现天主对受造之物及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计划,那就是爱祂,爱我们的弟兄姊妹,爱整个世界。
因这缘故,我切愿鼓励每个人重新发现五月(圣母月)在家诵念玫瑰经之美。你可以斟酌各自的情况,善用机会,以个人或群组进行。
古语曾有“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典故,充分说明人的性格、心情、爱好皆不相同,甚至还有显明的“对立”状态,因此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对一些人有益的事对另一些人反而有害。关键则在于自己的感觉。
牧函在结束时呼吁:“让我们放弃争论,一起聆听圣神对教会所说的话;让我们守护共融,继续惊叹于礼仪庆典之美。”(65)教宗在牧函中写道,基督信仰要么是与生活的耶稣相遇,要么不是。
381.在接到某人逝世的消息后,或在亡者埋葬之日,及逝世一周年之纪念日,可为亡者举行追思弥撒。即使在圣诞节八日庆期内,或在“必行纪念日”及平日,均可举行;但圣灰礼仪日及圣周则例外。
在耶稣复活后,宗徒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耶稣生前的一切生活言行,以致不能不相信和承认他们与之交往的的确是超越任何存在物的一位。福音里面所记载的,满是宗徒们对耶稣的惊奇。
这个水池名叫“贝特匝达”(Betzatà),意为“仁慈之所”。恰似教会的形象——在这里,病人与穷人聚集,并且上主前来治愈并赐予希望。耶稣特别向个瘫痪了三十八年的人讲话。
当时中外、教内外媒体多有报道并给予积极评论及很多赞赏之语,但也有少许质疑之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海内外社会和教会一直没有把这篇访谈的全文译成中文。
此次活动有四个内容,第一项是瞻仰德日进神父考古发现的水洞沟古文化遗址。第二项是参观明代的古长城。第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汗行宫举行读经、分享、见证及各种联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