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以相信是一种力量开始讲解观念的改变,要与时俱进,福传首先要制定目标,光有目标不行,还要有期限,有计划。
他说:“水是得救的象征,因为水是得救的工具。但是水也是摧毁的工具,我们想想洪水灭世”。教宗接著表示,在取自《厄则克耳》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中(则四十七1-9,12),赋予生命的水使海水变成好水。
抑或天主此刻正好不在,无法救自己的爱子?当然不会。耶稣受天父派遣,正是为此时辰来的(参阅:若12:27),此时正是天主救赎计划实现的关键点,天父怎会缺席呢?
(梵蒂冈新闻网)停止“我们日程表中疯狂的奔跑”,学会“关闭手机”来与上主对话,不要被自己和要做的事情所占据,而要留意他人的创伤。
当天是教宗方济各当选周年纪念日,在开场致辞中,他向教宗及其使徒使命表达了感激和孝爱之情。默想中,神父强调,耶稣是真正的生命之粮,而圣体圣事则是与基督结合、改变生命的奥迹。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大更多更好的善事,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很难遇到做大好事的环境和机会,因此也就应当调整思维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就像被誉为穷人之母的印度德肋撒修女所说的那样,怀大爱,做小事
2008年秋天,一位朋友根据自己前年赚大钱的经验,仍由四川向新疆乌鲁木齐贩运桔子,谁知刚到销售地点,忽然传来桔子有虫的消息,结果导致桔子无人问津的惨状,原来一车桔子可赚一万却变成一车倒赔一万!
试问我们自己,为求耶稣赏赐某一恩典时,是否也有巴尔提买那样如饥似渴的急迫诚切?这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当耶稣问他说:“你愿意我给你做什么?”
同感意味着有能力与他人一致,进入同一个频道,几乎本能地理解他人,因为自己的一切本质,都是为接纳他人而运作的。所以这不是一个纯智力的行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作为,而是一个攸关我们利害的行动。
梁秀英是一位退休职工,在青少年时,父亲对她说:咱们该信点啥!老人对信仰的渴望,梁秀英一直记在心中,但没有去寻找。1989年,一位教友给她讲天主的道理,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慕道学习就领洗入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