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了比喻的高潮部分:撒玛黎雅人,就是那个被鄙视,被众人不齿的人,他必定也有自己工作,有自己的事要做。当他看见受伤者时,没有像先前那两个经常出入圣殿的人那样绕道离开,却动了怜悯的心(33节)。
他不计较门徒们在他受苦时离开并背叛了他,他也不在乎为什么众人都舍弃了他,他更不会因以多默为代表的门徒的无信与心硬而放弃他们,他的慈悲就表达在这里,他只关心门徒或者人类是否心中有平安。
他强调执政者应于众人之间修建桥梁,而非高筑围墙,并强调美国教会将继续陪伴并关怀移民。
教宗称赞德肋撒修女藉著款待和维护人的生命,总是乐于服事众人;她是穷人的母亲和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
而且填平这些差别的钱,既不是克扣其他工人的工资,也不是由众人摊派而来,而是家主的慷慨善良。既然自己毫无损失,并圆满地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本应感谢家主才对,又为何眼红呢?
耶稣所复活的这些人是靠他显的奇迹,是靠他神的能力而起死回生,恢复地上现世常人的生活的,到了某个时间,他们仍然像众人一样,要再度死亡的。
我们所做的无非是将天主赐给整个人类大家庭的恩赐分施给众人而已。”这样看来,司铎便像是天主恩宠的管理员。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我们说,司铎的存在不是为了他自己,乃是“为了天主的子民”。
此外,应让“相遇文化”成为推动对话、团结互助和向众人开放的必要环境,如此一来,堂区团体才能推进一种名副其实的“关怀艺术”。再者,堂区应藉着爱德作出信德的见证并关注穷人。
天主在深处等待我们,因为祂愿意在耶稣身上“进入深处”,占据“最后的位置,为众人服务”;因为“祂不怕下降到我们所处的深渊,触碰我们的伤口,接纳我们的匮乏、人生的挫败”。
保禄一再强调,众人之所以能成义、能得救,不是靠个人守法或什么善功,而是靠天父对我们的爱与仁慈;换言之,信德是获救与否的关键所在,人只能靠信德才能成为天主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