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信经中的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时(但在圣母领报节及圣诞节时要跪下,见弥撒本红文);念第一式感恩经中的全能的天主,我们恳切求你,命你的圣天使……时,执事恭读福音前
英国近代大文学家司各脱临终时吩咐女婿把若望福音第14章1-3节读给他听: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我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为的是我在哪里,你们也在哪里
还没容我往下说,闺女马上接话分享,说她下午在家心里烦躁,非得出来,别处还哪儿也不想去,就特别想来这儿,原来是天主让咱们传福音来了啊!
教宗写道,当在灵性的悔改上未有清晰和具决定性的目标,以及在回应受害人和行使牧职上没有受福音所启发的方法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冒着被自以为是、自我保护和着意防卫所污染的风险,并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传福音的斐理伯执事下到撒玛黎雅,给人们施洗,并给一个非洲黑人厄提约丕雅女王的太监施洗。
教宗说:“阴府的势力绝不能战胜教会,不错,耶稣的这一许诺包括伯多禄和保禄以及其他为福音见证的人所蒙受迫害的历史经验,但不仅如此,他也愿意保证,尤其不使精神生活受到威胁。”
教会因此有责任延续救主基督的救世使命,宣讲福音,为信者付洗,使之成为教会——基督的身体。
这是由于天主的恩典,从使徒热情中产生的——我们现在反省这个问题——几位传教士被福音感动,大约三十年前去了那个他们不认识的国家。
到了新约时代,圣经对如何帮助穷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曾教训门徒们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旅客时,你们收留我……”很明显,耶稣就是把这些不幸的人,看成是他的弟兄
这种两全其美的想法,似乎不存在耶稣的福音精神中。我们若翻开四部福音,唯一的一次“今生及永生”均能享福的例子,是发生在那次伯多禄问耶稣,他们舍弃了一切跟随了他,将来能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