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娟:(照顾杨老师多年的邻居,学生)只要是身体能吃得消,杨老师每主日都会去教堂,而且每次都会带几位教外的同学去,让他们了解教会。不管是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没有误过去教堂祈祷。
我曾向家人介绍《圣经》,但他们读了几页就没有兴趣读下去了,最多也就是告诉我说,里面能够看到些故事。
请看圣经记载的伯多禄、保禄、斯德望,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曾经一个个胆小如鼠的渔夫,竟敢在犹太最高当局及广大民众前证道,他们拥有圣神绝大的胆量、勇敢与智慧,用舌剑击败众敌。
一个方法是在他面前阅读圣经,很简单,时不时看一看圣体,意识到你读的内容描述的那位,正是在你面前同你一起的耶稣,正如他许诺:‘看!我同你们永远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
参加慕道班,孜孜不倦地反复阅读《圣经》,翻看各类圣人传记和神父修女以及老教友们无数次的学习交流互动。在我们的信仰里常说的一句话是:认识是服侍的开端。
看看世人为现世短暂的荣辱、得失、悲喜,费尽心思地追问反省一下,我们一年做过几件有益爱德的事;一个月为教会做过几次奉献;一个礼拜参与过几次弥撒;一个小时说过几句温暖人心的话;一分钟几次想到过我是基督徒。
最吸引我们的是张神父弥撒中的讲道:有圣经故事的分享,有现实人生生活经验的总结。他谦和、内敛而又幽默诙谐,讲到深处,常常询教友:我讲明白了吗?这样的问话如同泉水灌溉久渴的枯苗;犹如主恩沐浴我们的心灵。
基督在世时多次讲述这个地方,圣经中作了描述。当然,这对于年轻人似乎是遥远的地方,他们的注意力在于世间的享受。但对老年人则眼前的事。
教宗解释说:“教会也需要使用牧人的手杖,来保护信仰对抗伪造者和令人迷失的指导。使用牧杖可以成为一种爱的服务。今天我们看到,容忍与司铎生活不相称的行为举止,不是爱。同样,任由人传播异端,也不是爱。
他说的两个时间用词“everyday”(每天)和“never”(永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做弥撒当是“everyday”,他规劝我遵守教会伦理禁止的事情当是“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