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饭吃。一天,姑娘的父亲做的菜咸了些,母亲一声不响拿来水杯,夹了一筷子菜,将菜在清水里荡一下后再入口。忽然,姑娘从母亲细微的动作里领悟到了什么。第二天,姑娘在家做了丈夫爱吃的菜。
这些先人可能是为我们要求受洗的父母、教我们划十字圣号的祖父母、将信仰传递给我们的本堂神父或某位修女。这就是教会,一个接纳人的家庭。藉着这个家庭并与这个家庭一起学习度信徒的生活。
再则,我们在感谢赞美天主的同时,更多的是祈求、索取,向天主要福宠、要平安、要自己急需要的东西,就像幼小的孩子总是缠着父母要这要那一样。我们绝不会嫌吃饭喝水的次数太多,那又怎么会嫌弃灵魂的饮食太频繁呢?
不过,他来自天主教家庭,还有一位哥哥,故若他去修道,相信父母都会答应。
2014年中秋节来临之际,晨星爱心社对所服务的17个家庭进行了慰问,同时还慰问了服务在偏远山区的神父的父母,使他们体验到人间的温暖和祝福。
福传由家庭开始,而家庭是修道圣召的摇篮,希望父母多鼓励孩子认识信仰,在家庭培养圣召文化,使圣召种子萌芽茁壮。
诵经后,教宗说:「我们也为她的父母祈祷。她是独生女,她的母亲正从香港赶回来,她的父亲已经抵达马尼拉来接她。」在当天的青年聚会中,三组菲律宾青年先作见证,提出疑问,然后由教宗来解惑。
其中12岁女童帕洛马哭着问教宗:许多孩子遭父母遗弃,很多人成为受害者,遭遇许多坏事,像吸毒卖身等。上帝为何容许这种事发生?即使错的不是小孩?为什么只有一点点人帮助我们?
养老院有智残儿童、无力行走的老人、长期卧床的病人......都是修女们服务的对象,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日复一日,比照顾自己父母还周到。
但我觉得大部分教友的实际行为和教会爱人助人的美好宗旨反差极大,除了进堂念经唱歌和庆祝教会节日之外,其他地方跟不信教的没有什么分别,也不关注社会公益及文明礼貌、对他人疾苦困难不痛不痒不闻不问,也打麻将,也爆粗口,也说是非,特别是一些年轻妇女,对父母公婆也缺乏应有的尊敬与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