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我们恢复了正常的教会生活,举行弥撒圣祭、领洗和婚配圣事等。我们也在其它的时候相聚,如在祈祷和聚会的时候。在首次崩塌后我们的灵性生活也重新启动。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圣经中的约伯就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了,弥撒读经已经深入人心,不少有心的教友对整部圣经内容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但对把圣经的教训实践于生活中,改变自己,度福音式的生活,还相差很远。
换句话说,基督徒生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忠实于福音的‘殉道’;需要让基督在我们内不断增长、需要让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勇气。
这也正是教宗所强调的思想:对话,包括生活对话,是真正大公运动的进展。只思虑最终的合一是无济于事的,而是要走出我们所能走的步伐。这样的对话实在需要和有用。
在非洲生活的教会的福音使命必须面对艰巨挑战,眼前必须面对新的背景,有些背景在宗教、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领域闻所未闻。
在世界青年日期间,许多家庭曾经招待过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年,这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接待青年是向青年人展示了一定地信任,但最终这些家庭也因青年的临在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诵念三钟经前的讲话中谈到了洗者若翰的形象,他是该主日福音的中心人物,圣史路加描述了洗者若翰的生活,因此提供了历史框架,在这历史框架中发生了真正大事迹——基督诞生,
文告中的关键思想之一是:度一个健康的灵修生活,既要避免信仰主义,也要避免道德行动主义。教宗在文告中谈了信德和爱德善行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邀请基督徒在他们的每个爱德善行中反射基督对人的爱。
教宗指出,圣保禄宗徒的生活和宣讲完全都是围绕着让所有人都能认识和热爱耶稣展开的。因为,在基督内,各族人民都蒙召成为同一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