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生活分为两等份,一边是幸福,一边是烦忧,在感觉的天平上你的心便成了可以任意移动的筹码,就看你靠拢哪一边了。
黄美廉自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患上此病的人手足时常乱动,话语模糊不清,模样十分怪异。在正常人看来,她已失去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生活条件,更别说有什么前途与幸福了。
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若一4:16)主爱如潮水。心的堤承受不住这汹涌的冲击,被驱赶着寻找天父所示的地方———主耶稣的怀抱。
以能彼此相得益彰,而那些无意的伤害、些微的烦难,就不必计较太多,人生本来就应该是绚丽丰富、多彩多姿的。这样,幸福的你,便拥有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美好航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的晚餐》用了4年的时间才完成,仅仅为了创造茹达斯的形象,达.芬奇就去过闹市和罪犯集中之处观察、寻找典型。至于耶稣,他更是推敲再三,最后把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概括并使之理想化才创造出来的。
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我的心被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
柯文伯神父说:“依纳爵任由天主将他捉住,并学习与天主交谈,就是以仆役的身分与主人交谈,但同时也是朋友与朋友的交谈。”以后,圣人又将这种全心信赖天主的美好传授给所有他在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人。
只要一天,我们的生命还在,只要一天,天主不收我们的灵魂,我们就应在坦途上奔跑,在泥泞中奋争。牢记使命,做黑暗中的一束光,做沙漠中的一棵草。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吧!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在大修院表演时,平时深居简出的修女们先是在楼上观看,很快就纷纷下楼,跑到了现场,当知道是从渭南高原芦董来的山里娃时,无不面露惊色,竟不信是支业余团队。
这表面上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内心的事情就更不用问了。我们作为教友深知和谐的美丽、统一的庄严,神圣的氛围就是用在此时此刻啊。这么重要的时刻怎么连会议室都不如呢?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想不想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