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类的呐喊与天主的回应的交织,是解读全部救恩史的关键。最后,教宗指出,圣咏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充满信心和安慰的祈求。受迫害的义人在耶稣内找到了自己的满全。
他说:我们也要在祈祷中学会越来越深入地进入以耶稣为巅峰的救恩史,在天主面前再次下定决心向祂的旨意开放,求祂赐予力量,一生遵循祂的意愿,服从祂为我们安排的爱的计划。
圣斯德望在殉道的时刻彰显了天主圣言与祈祷之间结出硕果的关系,他从默想救恩史,从看到天父的作为汲取力量,面对迫害他的人。教宗强调,我们的祈祷也必须从聆听天主圣言汲取养料。
设立这一奖项的目的是为鼓励神学家们对若瑟·拉青格作为神学家、枢机和现在的教宗,着重研究并取得成就的领域进行反省,如基础神学、神学史,尤其是教父神学,还有释经学和信理神学。
我们应该研究和学习要理,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那前来拯救我们的天主子;可以懂得救恩史和圣父之爱的美好。教宗询问说:从《天主教要理》出版20多年来,有多少人曾经读过它呢?
教宗说:这节日事实上让人看到双向行动:一方面是天主走向世界、走向全人类的行动,整个的救恩史在耶稣内达到巅峰;另一方面是人走向天主的行动,我们想想宗教、寻求真理、走向和平的子民、内在和平、正义和自由。
关于第二个中心思想,教宗解释说:“第二段诗歌的主旨是指出基督乃人类救恩史中的救主。基督的一切作为首先显示在他作为他的身体的头,也就是作为教会的头。
(见耶鲁大学史景迁著《利玛窦的记忆秘宫》)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求学时,正值不久前(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分裂言论,攻击罗马教会。因此,他是在持续不断的宗教派别间的论争中长大的。
梵蒂冈电台就本次访问的意义和教会在古美破冰中的作用,采访了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当代史教授奥思定·焦瓦尼奥利(AgostinoGiovagnoli)。
「眷顾」一词在救恩史中「很重要」,因为「天主救赎的每次解放、每个行动都是眷顾」。「上主在眷顾我们时,赐予我们喜乐;也就是说,祂引领我们进入受安慰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