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个结,我渴望父亲支持我的选择,渴望他能在我无助的时候鼓励我,渴望感受到父爱……这一切好像父亲都没有满足我。然而,那年暑假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然而,香港教区严重缺乏司铎,包括中外籍修会及传教会会士在内,教区的司铎总数只有300,在人力上必定不能满足福传及牧灵日益繁重的需要。那么,在司铎圣召年内,该多做些甚么?
主日参与弥撒的人并不多,除了教友自发找几份教会报刊以外,圣经圣书都很少有,神父也不去推荐,教友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滋养,仅靠主日十几分钟的讲道远远不能满足教友的饥渴。
这位新郎就是基督,洗者若翰在正义的太阳面前让自己消失,他说:“我的喜乐已满足了,他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翰也培育了几位基督的首批门徒。洗者若翰以殉道结束了他的先驱使命。
可是他们所追求的世福,永远也不可能满足他的需求,你不看那些明星、大款、高官,纷纷自杀,他们缺什么?缺信仰,缺精神支柱。
让我们效法将临期的女人玛利亚,以新精神和深切期待的心情善度每日的生活,只有天主的降临可以满足我们的期待。
2018年4月15日,教宗在天皇后喜乐经祈祷活动中提及朗贝尔和小阿尔菲这类型的病患,说:「他们罹患重症,有些人长期如此,得靠医疗协助来满足基本需求。他们的病情很棘手,令人深感沉痛又错综复杂。
该系统有2400块光伏电池板覆盖了5000平方米的屋顶,可以满足大厅和相连数座建筑的电力需求。今年一月,在圣伯多禄大殿内新安装了一个环保且低成本的新型LED照明系统。
许许多多的男女护士聆听临终者孤单的痛苦,握著他们的手,来满足他们的这个临终愿望。逝者无法道别的痛苦,成了活著的人心里的创伤。」
许多贫困家庭因此受惠,并且能在那里指望医护团队和志工来满足患者的需求。莉西修女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收容中心「随时准备好治疗病患,或是在必要时刻把染疫者送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