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传福者总是传递他或她所领受的。圣保禄是第一个这样写的人:他所宣讲的福音和团体所接受的福音,并且他们所坚守的福音,与宗徒所领受的福音是一样的(参格前15:1-3)。信仰是被接受和传扬的。
它不是要传递一种关于天主的意识形态或“教义”,不是的。它是要传递活在我内的天主:这是见证,而且,因为“现代人更愿意听见证人胜于老师,如果他真的听老师,那是因为他们(老师)是见证人”(同上,41)。
这些经文是中国教会先辈们花了好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宝贝,用中国最美的汉语,表达最美的信仰要道;是教会本地化的结晶,是传递信仰最好途径。他告诉我,他不反对新经文,但他更喜欢这些朗朗上口的旧经文。
(岳2:13)我们要归向上主,就是要实践他上爱天主,下爱世人的教导,就是要在人世间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真情,不能做像耶稣当时所咒骂的法利塞人或假善人。
祝愿四旬期使每一位基督徒重新体验天主在基督内所赐给我们的爱,我们既得到这爱,每一天,也都应该把这爱传递给我们的邻人,特别是那受苦最深、最贫困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享有复活节的喜乐。
这是怠惰的罪,相反使徒热忱,相反向他人传递耶稣福音的意愿。 教宗又说,在这段福音中,当我们看到耶稣因在安息日治愈病人而遭到斥责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罪:形式主义的罪。
基督徒若不作见证,不把从耶稣基督那领受的生命传递出去,他就不结果实。 教宗最后勉励说:让我们扪心自问:我的见证如何?我是一名为基督作证的基督徒呢,还是这个教派中纯粹的一个人数?
最后,文件提到在家庭内传递信仰,尤其是非正常情况的父母为自己子女请求领圣事的个案。
教宗因而勉励我们做喜悦的基督徒,传递耶稣怜爱的安慰。依撒意亚先知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宣告说,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们接纳上主的安慰。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他说:子民需要安慰。
教宗继续表示,一个父亲知道传递这份传承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多么接近,多么和蔼,多么坚决。然而,若子女敬重这份传承,他将得到何等的安慰,何等的回报啊!这喜悦能补偿一切劳累,克服各种不被理解,治愈一切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