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福传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鼓励教友在福传方面有紧迫感、压力感、使命感。教友只有真正走出去福传,才会充满圣神,因为人动圣神协助我们动,人做了才感觉到圣神在帮助我们做工。
因此,无论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一切政治或意识形态的简化都阻碍我们深入倾听他的讯息,即人人投入为公益服务的呼吁。
人人在其中都享有一席之地。」「诚如耶稣曾要求祂的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的吧!』耶稣也同样要求我们;这是我们的服务」。教会当天纪念的圣人,耶稣会士伯多禄‧克拉韦(PedroClaver)深知这一点。
爱德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它循环不息,人人都可施予,也有所获。耶稣不丢弃任何人,不藐视任何人。祂口渴,要求我们给祂喝的,因为祂与我们同行,与我们一起受苦。
教宗最後总结道:「耶稣宽恕和慈悲的讯息所需的逻辑并非人人都愿意理解,必会遇到阻碍。
「愿人人都跟依撒伯尔和胡安‧迭戈一样,感到自己是许诺和希望的使者,能发自内心喊说:『阿爸,父啊!』(迦四6)。这亲子关系的奥秘使我们团结合一,成为祂的子民,却不消除我们每个人的特色。」
教宗指出,许多基本权利至今仍受到侵犯,首先是生命权、自由权和人人不可被侵犯的权利。面对离经背道的战争逻辑,生命权也与努力促进和平息息相关。因为没有和平,人的整体发展就无法实现。
教宗首先解释道,死亡是一个人人都会轮到的事实,它或早或晚都会降临。然而,我们也会受到诱惑,以为自己能够永世长存。
这就是教宗方济各在某种意义上热爱庇护神父的原因:圣人身边虽然有许多娱乐界、体育界和政界人士,人人都来圣若望罗通多求见他,但他依然很害羞,远离世界的关注。
诗人似乎没有什麽用,但是人人需要。吴尔敦继续说,诗歌代表着免费、敏感、无用、神秘,这与单纯的利益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教宗所指的是可以实现的乌托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