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宗教公益事业对社会的神圣化的推动因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俗信仰占统治地位,宗教先天地多元并存,宗教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外一种走向的,这就促进了社会的神圣化。
我们应远离那使我们分裂和分离的“世俗逻辑”,因为“从教会的共融中将产生新的圣召”。“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同属于开放、活跃和包容的团体,我们才能成为未来的建设者。青年渴望这一点”。
教宗接著说,与铎职相关的责任和情感能使牧者的心灵疲惫,如果我们的疲惫和忧虑是来自世俗的结果,那么,就常会在我们更新圣召时影响到我们的分辩能力。
教宗说:“我们必须以生命来宣讲那不同于世俗的生命衡量标准,也就是:爱没有尺度,它与自身的实用价值和利益无关,而是关乎天主慈爱无边无际的视野。”
郑神父说,这是期待已久的一次音乐盛会,不同于世俗的音乐会:首先是一个祈祷的音乐会,因为美好的音乐是双倍的祈祷,要把祈祷放在音乐会当中;其次是一个愉悦的音乐会,优美的音乐能愉悦心情,使人的身心灵都能得到整合
行善并非易事,但透过信德之路就有可能征服世界,世俗的心态是“阻止我们去爱”。教宗最后总结道:“愿天主教导我们这些真理,有首先被爱的确证及有爱弟兄姐妹的勇气。”
众人一方面要克服神权政治的偏差,另一方面则要摆脱一种忽视人的基本宗教幅度的世俗精神」。
如果我们愿意有和谐,就去寻找圣神,而不是用世俗来填充”。“没有圣神,教会就没有活力,信仰只是一种教义、道德只是一份义务、牧灵只是一项工作而已”。
“如果我们认为,成功、权力、财物足以解除我们生命中的饥渴,这是一种世俗的心态,不会带来任何益处,甚至会让我们比以前更觉得干枯。
曹主教指出,进入大学和找寻工作是青年的艰难时期,世俗和信仰价值间内在矛盾更加重他们的压力。他说,质疑自己信仰的人,往往需要坚定的信仰生活来处理这些矛盾。 韩国前教育部长文龙鳞同意曹主教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