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祈求基督之光照耀无基督信仰的人,使之能脱离暗冥,得睹真光。2.默想:创1:1-22出14:15-15:1罗6:3-11玛28:1-103.诵经:玫瑰经荣福五端。
首先,教宗阐明,祈祷的行为「属于每一个人、每个宗教信仰的信徒,或许也属于那些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它「发自我们内的隐密处」、源自我们的心灵,涵盖了我们的各种能力、情绪、知识和身体。
教宗方济各在一封写给方济各住院会总会长特罗瓦雷利(CarlosAlbertoTrovarelli)神父的信函中,祈愿帕多瓦圣安多尼的方济各会圣召8百周年纪念能在众人心中,「尤其是在世界各地的方济各会会士及敬礼圣安多尼的人心中
这是那些因一时热忱而接纳天主圣言的人的图像,他们只流于表面,没有吸收天主圣言。困难一来,比如生活中的痛苦和困扰,他们就失去了那尚脆弱的信德,好像落在石头当中的种子很快就枯萎。”
教会从来就不缺乏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人士,《信德之声》的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人。
切尔尼枢机回到这份指导文件,阐明由于当前全球疫情造成的种种挑战,教宗的这份文告不仅关怀国内流离失所者,也面向所有「因新冠病毒而处于不稳定、遭遗弃、被边缘化和受拒绝的人」。
教宗首先表示,我们注意到在圣咏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负面的形象,就是那些不以超性事物为依据,在生活中视天主不存在、不管束自己的傲慢、不担心自己所思所行受到审判的人。
《路加福音》的比喻没有告诉我们,那个被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救起的半死不活的人有什么信仰。教会正是在严重的危机中重拾她‘慈母与导师’的圣召,搏得非基督徒对她的敬重。
你们绝不可停止展现这开放的态度,绝不可向内心渴望得到接纳的人封闭这道门。你们应知道,是上主藉着那个穷人的形像呼唤你,为使众人一起坐在祂的宴席上。我给你们留下一个需要思索的问题:在我的生活中穷人在哪里?
您如一位慈父,总是不顾自己的一切,关心、关怀每一位来到您跟前的人,无论是教友、修女,还是神父,甚至没有信仰的教外朋友,您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谦卑善良,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