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妇人的女儿请求当地的神职人员到她家里和她的母亲一起祈祷。当这位神父到了那里的时候,他看见那位妇女躺在床上,头枕着两个枕头,一张空空的椅子摆在她的床边。于是他就想,妇人已经知道他要来。
酒刚喝完,车夫就发现车轮转动了一下,自己走出了泥沼,可是自己那时并没有推动车轮啊,那时他只是想着再为这位可怜的妇人盛一杯酒。
《福音》叙述两个奇迹:耶稣治好了一个患血漏已有12年的妇人,她夹在人群当中,用手触摸了耶稣的衣裳便痊癒了。耶稣觉察到有人碰触了祂。另一个奇迹则是耶稣使会堂长雅依洛的12岁女儿复活。
主日福音记述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对话,教宗从他们的对话谈起,邀请信众重新发现圣洗圣事的价值。教宗说:那赐予人永生的水在我们领洗时已经被倾注於我们心中;那时天主便改变了我们,使我们充满祂的恩宠。
并呼吁众教友效仿撒玛黎雅妇人的信仰皈依旅程,用实际行动做天主恩宠和爱的分施者,为本堂区及外堂口的几位患重病的困难家庭捐款献爱心,以解燃眉之急。
卢神父以《圣召与使命》为主题,反省与主之间的关系,回应我们的使命,通过亚巴郎的召叫和撒玛黎雅妇人的学习,不断划向深处,回应天主的召叫回应天主的爱,以贫穷的、忍耐的、服务的精神完成我们的使命。
年老的厄里看着她,说:这是一个喝醉酒的妇人!对她不屑于顾。教宗告诫说,厄里是信仰的代表,信仰的管理者,但他的心灵麻木不仁,蔑视那妇人。
教宗提到玛窦福音记述的一位外邦人妇人的事迹。这妇人再三恳求耶稣治癒自己的女儿。耶稣起先拒绝她,後来因她的信德而满全了她的愿望。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解释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若四5-27),藉此事迹强调对话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宗说,耶稣明知她是一名罪人,却还是聆听她,与她对话。
从社会身份看,耶稣传福音的对象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税吏(匝凯)、平民(血漏病妇人)、知识分子(邀请耶稣到家中吃饭的法利塞人西满)、富人(少年财主)、穷人(捐小钱的寡妇)、娼妓(被抓的行淫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