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主教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加里肋亚。在那里,天主子第一次显现了、我们认识了祂、我们有了追随祂的这一喜乐、这一激情。为此,要做一名好基督徒就有必要始终牢记与耶稣的第一次相遇或者以后的相遇。
教宗指出一种务必摆脱的逻辑,即:传播需要分辨出一个「敌人」,然后加以攻击。相反地,教宗梦想中的传播「能够使我们成为众多弟兄姊妹旅途中的伙伴」,并且「在一个如此艰难的时代里能在他们心中重新点燃希望」。
教宗指出,在她们旅程的开端能看到会祖在圣神的行动下如何大胆回应了爱的呼唤,不计较得失。
传播部部长最后指出,“诚如教宗方济各上周在威尼斯所说的,艺术具有避难城的地位。那是个不遵守暴力和歧视法则的城市,以增进那能承认、包容、保护并拥抱每一个人的人类归属感形式,尤其要从最弱小者做起。
在弥撒讲道中,菲西凯拉总主教指出,“信德是个相遇,但首先是耶稣来与我们相遇,以祂所愿的时间和方式,在祂所定的时机进行”。我们蒙召在祂前来寻找我们时予以回应。
提到教宗此行的友爱主题,枢机指出,“到了那些国家,教宗将能沉浸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各式各样历史悠久的群体、文化与宗教传统在那些地方和城市打成一片、和睦共处。
教宗指出,怜悯并非一种软弱,而是一份美德,不是站在高处施舍救济。
他指出,“我们在谈论圣经《出谷纪》时,不能不想到今天逃离不幸和暴力处境的众多弟兄姊妹,他们为自己和挚爱寻求一个更好的生活”。教宗的目光始终转向最脆弱的人。
信函指出,吉利的文字并没有表现出虚荣、自私或骄傲,却因着“玄义玫瑰”的临在,表现出一种获得祝福的意识。从其日记摘录中,可以看到她对圣母美和善的赞扬,其作品也记录了对与她相遇的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积极成分在复函中,圣座教义部部长首先列出杰诺韦塞笔记中存在的积极成分,指出“天主圣三是慈悲的泉源及其完美的实现”,在灵修写作和教会训导中都谈及“天主或基督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