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神父探讨廿世纪的中国教会发展背景,指出教宗本笃十五世于一百年前颁布的《夫至大》牧函,促进了地方教会的本地化;他并从本地教会多位主教的牧职,带出本地化的脉络,及至六十年代宗座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把地方教会的牧养工作交到国籍司铎手中
教宗在结束讲道前,向31位新任总主教表示,羊毛披肩提醒牧者蒙召将羊背负在自己的肩膀上,这表明牧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羊而生活。
邓煜海、胡青松的《主永活在我心》和《追寻》唱出了大家的心声:永远永远赞美我的主,因祂用圣手扶持我,跟随基督这个好牧人去追寻流散的群羊。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一阵阵掌声。
礼仪改革需要深入其内容和精神,圣经分享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平信徒对教会生活各方面的参与需要避免专业化而力求让多一些教友参与,年轻神父们面对年长教友时,要在尊重和神权间求平衡,而且不能因年轻而逃避对教友应该进行的牧灵责任
现在大禧年已经结束,我更觉得应议不容辞地指出,大公会议是廿世纪中赐给教会的一大恩宠:我们找到了一个稳当的指南针,在刚开始的这个世纪中指引我们方向。
「恩宠与真理」,是旧约时代对于天主的描述;天主曾借着梅瑟颁赐法律,使人们遵守法律,得到生命的指引;然而「道成肉身」的天主子,却亲自启示给我们天主的光荣,因为只有祂「见过天主」。
1988年四旬期开始的第一个主日,已经在罗马工作了十个年头的拉辛格枢机(JosephRatzinger)在他的新书《你喜乐的仆人:有关司铎灵修的默想》(MinistersofYourJoy:MeditationonPriestlySpirituality
五要积极引导教内未婚男女青年的婚姻与信仰上的关系,准备时间邀请神父、修女上好婚前灵修信仰辅导课,开展各项有益的信仰活动,解决那些未婚者望而生畏,已婚者终日惶恐的局面,使他们双方彼此了解,交流成熟,把自己的另一半也带到里面来
从今年十月起,教会步入圣体圣事年,请广大神长教友在圣体圣事年中热心朝拜、勤领圣体,致力于教会的牧灵福传事业,为教会的团结与合一多行善工。
他制定了哪些堂区牧灵计划?一个词:没有!他只有自己的司铎职责不离左右,他为此而生活,随着时光的推移,渐渐地,他成为了“另一个基督”。他的司铎身份带领他达到一个崇高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