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位老前辈,我有说不尽的是尊敬、感谢、感激……记得当时在我发初愿的弥撒一结束,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神师梅神父,并与老人家留下了这张终生难忘的合影。”
在这里,我接受了教会的基础教育,举凡经言要理、弥撒礼仪、国语、拉丁语均有涉猎。我在私塾读过的《四书五经》也派上了用场。
结婚那些年我经常随丈夫带孩子们去寺庙玩,因里面有个主持我丈夫认识,关系不错,过去经常给庙里帮忙,所以我经常领孩子过去,拜佛、烧香、扣头、只知道初一、十五应进庙烧香、求神保佑,可我丈夫什么也不信。
杨神父因担任主教府院长,与田凤庭神父等留守总堂,在艰难的环境中,继续主持教区日常工作。在那段时间内,老神父经常遭受莫名的批斗,承受了很多身心痛苦。杨神父与赵振声主教为同窗好友,深受赵主教的信任。
在圣方济各大殿前阳光充足的广场上主持完弥撒后,教宗在科利院长神父的陪伴下立即走到大殿下层的圣方济各墓前进行私人性质的祈祷。
参观完各个室,正好郝胜花院长回来,她把我们领到接待室,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里的情况:残婴院是1993年由一位神父和四个教友主持创办的。
教区主教有责任在每主日及本地区法定的庆日,为其子民献弥撒(can.388)。教区主教有责任住在教区内,除参加主教会议等原因外,主教可以连续或间断离开教区不超过一个月(can.395)。
信德年是归向耶稣基督,并与他建立一种更深关系的良机,尤其是藉着弥撒圣祭,重新发现信仰和教会,并把信仰传给其他人。
2013年12月30日上午突然接到教区(北京教区)吴履信神父在早晨7点多弥撒中安息主怀的消息,我顿时懵了。虽说他这样走一点也不令我惊讶,但我还是感到有点儿意外,更多的是不舍。
缅甸:信德年之际,缅甸教会在教友家庭中积极推广和组织圣经祈祷、举办专题要理讲座向青年普及要理、每月发表牧函、每台弥撒后加念信德年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