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主召叫亚巴郎、许诺他将成为一个民族之祖的那一刻开始,上主就是在一个民族中拯救我们的。为此,《希伯来书》的作者写说:‘我们应该彼此关怀’。不存在一种唯我独享的救恩。
教宗表示:‘谦逊地与天主同行’,首先是指在信德的坚定基础上行走,一如亚巴郎,对天主充满信心,把每个希望与期待都寄托在天主身上;此外,也意味着超越隔阂,超越仇恨、种族主义,以及超越所有分化与破坏整个社会的社会与宗教歧视
从天主拣选我们的先祖亚巴郎开始,祂就与自己的子民同行。这一点也能从木匠工人耶稣身上看到。 教宗想到医院护士用自己的手一一治愈创伤的情景。
古代以色列人选择了脱离埃及的奴隶生活,去“占领上主誓许给你们的祖先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和他们后裔的地方”,可每当遇到困难,以色列人便满腹怨言:“不要扰乱我们,我们甘愿服侍埃及人,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呀
教宗说,圣神给予人希望,因为祂恩赐我们内在的见证,叫我们知道我们是天主的子女,让我们在绝望仍怀着希望,一如亚巴郎和童贞玛利亚那样。
你可以想想亚巴郎的天主,祂走近你且对你说:‘你要起来,在我面前行走,做个无可指摘的人;你要起来,注视远方,向前迈进;你要相信、盼望,不可放弃。
上主自从召叫亚巴郎那刻起就与我们同行。祂就在我们中间,无论我们饱受考验、困难或喜乐。教宗告诫道,在一天的时光中,我们要向上主说几句话,因为祂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身边。
与当年亚巴郎回故乡本地为依撒各娶亲的困难与决心相比,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往近处说,不多年前我们许许多多父辈祖辈们为坚守信仰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
礼仪中,教宗祈祷说,“富于仁慈和大爱的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求祢使教会因着圣神的作为,享有内在更新的喜乐,并以救恩和救赎为标志,行走于世界中”。
关于“我们心中的渴求”,教宗说,“你们中的许多人对行走的美好及疲劳已习以为常”,就像亚巴郎和跟随基督的每一个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