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端神哀矜是:解人疑惑;教导愚蒙;劝人悔改;安慰忧苦;恕人侮辱;忍耐磨难;为生者亡者祈求。其中一端还成了俗语:默默忍受令人厌烦的人。教宗说,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爱德之情。
这些错误观念包括:死亡彻底消除了人的存在;死亡是回归於大自然或宇宙的时刻、是轮回进程的一个阶段;死亡使人从肉体的牢狱中彻底解脱。
信友们则要热忱地「共同祈祷,从事慈悲善工,一起援助病人、穷人和服刑人」,因为「合作是最崇高且有效的对话形式」。教宗提醒说,「我们要携手合作,不分宗派。
当耶稣引述创世纪中关于婚姻的话时,他就看到这一点了:为此,人要离开父亲和母亲,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玛19:5;创2:24)人唯有脱离父母时,才能成就幸福的婚姻。
相反,是三位代表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发现了天主的启示,而且来朝拜。这是犹太人,或者自称属于天主子民的人们应该常常警醒的:属于天主的人却没有发现天主的来临;被称为外邦人的,却发现了天主的启示,前来朝拜。
教宗说:在这些人当中,幼小、贫困、平凡和处於边缘的人尤其突出。的确如此,因为那些把自己封闭在享乐中的人不懂得何为希望,他们只希望自己享福,但这不是希望,而是相对的安全感。
利玛窦神父就是我们效法的典范,他让人知道何为公教‘文明’的含意,也让天主教徒懂得天主也藉着圣神的吹拂在教会之外,在各种真正的‘文明’中施展作为。
我们从他的态度和抱怨中可以知道,他也一定常常把责任推卸给他人:‘他们在我之前先下去了,我是个可怜人,都患病38年了!’这是一种丑陋的罪,怠惰的罪。
耶稣没有带来使人延年益寿的良方,但祂宣告:我就是复活,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参閲:若十一25)。耶稣凭着这句话命人把坟墓前的石头挪开,叫拉匝禄走出来。
後来,他在圣保禄宗徒关於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一17)的启发下才获得释放。路德於是开始在教会内宣传有关成义凭信德而非凭行为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