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善,在于他与主亲密结合,爱主爱人,为主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
当我们不愿意让祂启发我们,带领我们善度基督徒生活,当我们不愿意按祂的吩咐行事时,我们就会让圣神难过。教宗表明,如此一来,我们将变得不冷不热,陷入基督徒的平庸,因为圣神无法在我们内成就大事。
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的信仰生活她尤为照顾,记得她在毕业前夕,给我们每人写了一封信,特别嘱咐一定要善度信仰生活,热心念玫瑰经。后来她到上海师范大学读研,每天早上都去徐汇大堂参与弥撒,并在那边任慕道班老师。
为此,教宗勉励他们说:「圣神总是向你们提出大胆的抉择,你们切莫害怕听从祂;当你们的良知督促你们冒险跟随耶稣善师时,你们切莫迟疑。
教宗强调,拉匝禄在死後才得到一种真实的公平,善弥补了他一生遭受的恶。对所有基督徒而言,这个比喻所传达的讯息很明确:富翁的真正问题,他的恶的根源在於不聆听天主圣言,这导致他不再爱上主和漠视近人。
教宗引用当天有关耶稣善牧的福音,阐明上主也渴望其他民族、其它羊群,他们此刻「还不属於这个羊栈,但以後将只有一个羊群,一个牧人」。
俗话说:己之所无,无以于人,我们在导人于善、引人入圣之前,自己必先具有向善向圣的意愿和行动,只有自己先充实起来,才能引导和充实别人,俗话所说的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
你们一领受白羊毛肩带,就会坚定地为羊群而生活,效法把你们背在肩上且扶持你们的耶稣善牧。
简而言之,「当天主因我们的拒绝而难过时,祂仍不断发出邀请,继续准备善,也为行恶的人作准备」,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克胜恶」。此时此刻,天主鼓励我们效法祂,秉持真爱生活,克服「我们易怒又懒惰的任性」。
所有人都有对善的称许和向往(即使做不到或因某种原因不愿意做),人也都有对恶的鄙视和不屑(即使行恶或因某种原因又不得不行恶)。对待罪的态度,我们教会历来是旗帜鲜明,坚决抵制,从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