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祭建立教会,教会实行感恩祭”(《活于感恩祭的教会》通谕26):我写这句话是因为发觉到教会的使命就是延续基督的使命(见若20:21),她更藉领受基督的体血而汲取灵性的力量。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 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联系着的广大群众,作为一种现实社会力量,任何政治家都不能轻视,更不能无视。
直到在“信德”上才读懂了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报上刊登的教友的见证、邻里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使得耶稣的形象在她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提起我的圣召,我就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想到蚕宝宝的一生,从出生到成长,从吐丝到成茧,从蚕蛹到破茧成蝶,从蚕的一生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修道旅程。
卓新平教授致辞中回顾历史,基督教在逆境中的发展往往是其常态,其初传福音就是要找寻好消息、倾听好声音,而其影响当代世界的神学之一就是“希望神学”。
玫瑰圣月的第一天,也就是10月1日国庆节,正是圣女小德肋撒的主保占礼.也是我的家乡一年一度盼望已久的庆日.因为我的家乡有一座小教堂,正是奉圣女小德肋撒为我们堂区的主保.因此,全村老小,喜气洋洋、兴高采烈
在这次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会晤中,教宗从人和教会的立场,以世界人类局势为题,向178个国家的代表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维护环境不是外在美观的问题,而是内在道德的问题。
就是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确实有一种皈依。因为在我们不断地归向天主的道路上,内心的归依才是最关键的,特别在四旬期,教会希望我们藉着斋戒、克苦、祈祷获得一种皈依。
(若10:27-28)今年的善牧主日、普世圣召节,与世俗间的母亲节,均落在相同的一天。善牧与天下母亲都一样,都是赋予生命的,但善牧所给予的“生命”,有如耶稣所赐的生命一样,是“永恒”的。
但我们的教会却一贯遵循主耶稣的教导,认为穷人是伟大的,穷人是可爱的。众所周知,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她把所有贫穷者、患病者,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