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语言可以建设桥梁,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因此,我们应该藉着语言走出谴责与报复的恶性循环。教宗希望政治和外交的语言也能受到慈悲的启发。
这些令人悲痛的现实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们自己,常使我们感到无能为力,陷入心硬的诱惑,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上。然而,天主‘绝不冷漠无情’,祂永远不会转面不顾人类的苦难。
教宗解释道:每个生命都会有个终点,这是人们最不喜欢谈论的话题,一直避而不谈,但是死亡是每天得面对的现实。思考生命的最後一程,生命就会获得光照。
共同见证也应抵制物质主义,这种思潮只让我们看到尘世价值、尘世现实,却不向超性价值开放,不向天主开放。
教宗表示,我们不喜欢思考这些问题,但这是现实。当我们中某个人去世後,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我的行事历上写有某人逝世的日期,每天我看到这些纪念日时,我就觉悟到时间过得真快。
事实上,他最担心的就是教会远离人群,染上教权主义的气息,这是「今日教会所能遭受的最糟糕的祸害」:麻木的牧人会保护自己免於世界的具体现实,成了官僚份子。
「这是叙利亚人民每天必须面对的悲惨现实。」尤尔科维奇总主教说:「圣座愿意重申它与叙利亚人民,尤其是暴力的受害者团结一心,并鼓励国际社会拥抱受害者的愿景。
默观的人定神注视上主,能看到别人因现世操劳的阻碍而看不到的现实;你们应懂得以来自圣神的胆量宣报基督活着,祂是上主。
’这应该是一种恒定的关系:教会的层面和信仰的层面若不能深入文化、教育和社会的世界,就会迫使人生活在双重人格之下,甚至让人再也意识不到现实所提出的问题。
教宗在弥撒中表示,修和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毫无生机、十分遥远,而是一扇门,向众人开放,向50多年来在冲突中经历悲惨现实的每个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