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讲道内容是福音记载有关耶稣在约旦河接受若翰洗礼的事迹。教宗说,耶稣在约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礼,他以这个行动强调了以色列在等待默西亚的来到。
教宗在晚祷讲道中指出,“古经中二十六次提到了天主的心”。“天主的心因人犯罪而承受痛苦,天主决定要发洪水。但看到人的软弱后,天主又大发慈悲、宽恕了人类……。天主的心充满了怜悯!
有些法利塞人来到耶稣跟前试探他说:“许不许人为了任何缘故,休自己的妻子?”耶稣回答说:“你们没有念过那创造者自起初就造了他们一男一女;且说:‘人要离开父亲和母亲,依附自己的妻子?两人成为一体’的话吗?
四旬期就是返璞归真,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本来面目。“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是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你是受造的,你的一切都来自天主,领圣灰,象征人生命的卑微,忏悔者的悲伤以及为罪而做的补赎。
在众生云集、千奇百怪的社会里,人们在选择各式各样的生存方法、追求目标、厌恶喜好、信仰对象,无不受着大小环境的影响。人在劳动、工作、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心态往往随着阅历的改变而改变。
人常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为美好的人间。主内的兄弟姐妹,谈到爱,你是否感到有些空洞呢?我们给别人谈话,给人讲道,总是离不开爱的主题,但是我们有没有反躬自问,我们宣讲的爱是什么呢?
教宗介绍这位教会第一位大史学家的目的,在劝勉人读历史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天主在人世间所完成的伟大事业,以及对教会的热爱,而不是怀着好奇心或其它歪主意,专门寻找教会的缺点、纰漏、坏表样,或是一些耸动性的事件新闻
师主篇的作者耿俾斯曾经说过:人生如战。而且还说:不劳不苦,不得平安;不争不战,不得凯旋。
“普世教会的音乐传统,形成了超越其他艺术表现的无价之宝,尤其配合着言语的圣歌,更变成了隆重礼仪的必需或组成要素。”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物的口说:“生存,还是毁灭?”在我看来,这一“哈姆雷特”式的经典诘问,说的其实就是人在现世应该追求物质幸福,还是精神幸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