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他的要理讲授中谈到这个瞻礼说,它邀请我们用天主的眼光看现世的事物。用光明的眼光看黑暗,要求我们必须上到高处,才能有天主的眼光来看待世间的变迁。当天的路加福音上记载,耶稣“上山去祈祷”。
但是,我们清楚我们是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特殊的光棍!记得我的同学曾经问我:为什么不结婚?身体又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结婚呢?难道你就没有男性的生理需求?
教宗对他们说:「我们需要一个自由而简朴的教会,不图回报或便利,一心只求走出去。」教宗阐明,「我们一旦与主相遇,就会感受到满溢出来的天主圣爱」,宣扬福音的渴求油然而生,难以抵挡。
(若六44)天父吸引我们亲近耶稣,这是解决危机的方法。接着,教宗点出了门徒的其它危机。比方说,耶稣复活的那天早上,有些门徒不信妇女的宣报,认为她们异想天开。
教宗阐明,上主赐给圣伯多禄「许多恩宠,救他免于凶恶」;而上主也同样善待我们。
这条路并不容易,「因为千丝万缕的关系把我们跟罪恶绑在一起」,例如:半途而废、灰心丧志、恶毒诡计、有害的环境,以及坏榜样。
他指出,现代医学“毫无疑问”已经“打开了我们几个世纪以前无法想象的知识与互动的视野”。教宗指出,人是由“身心灵”所组成:这三个类别分开谈论的作法“与传统的基督宗教思想不太一致。
他说:“在这些导师中,有一位神学家值得一提,他能够向所有方位开启和培养他的省思和文化对话,因为信仰和教会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它们在对真理的每一次寻求中都是朋友。我说的这位就是若瑟·拉青格。”
这良心不但为我们判断行为的善恶是非,而且还用命令的口气,严肃地向我们宣布“诸善奉行,众恶莫为”的义务,因此,良心也称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