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然後指出,许多神父和会士投身於福传使命,其中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他们的光辉见证提醒我们,教会需要的不是官僚主义者和机关领导,而是热情的传教士,激情四溢地把耶稣的安慰之言和祂的恩宠带给所有人。
在回答关于教宗方济各的影响力时,帕罗林国务卿指出说,教宗不是一个政治领袖,也不是懂得政治、商贸和金融规则的跨国公司的老总,而是一位普世教会的牧人,他的任务和目标是宣讲为每个人都能带来救恩的福音真理,而不是玩弄权术
隆巴尔迪神父指出,这本书的第二颗明珠是本笃十六世阐明他辞去教宗牧职的理由。它的重要性也许不及前一个,但同样值得重视。本笃十六世讲述了他的分辨旅程,藉着分辨在天主面前作出决定且内心平静。
教宗指出,主教的任务是把牧灵事业变为天主的慈悲,对於新任主教更是如此。这项任务并不容易,主教应在他们受委托的教会内,使天主慈悲可得、可触、可遇,让教会成为圣德、真理和慈爱临在的家。
教宗指出,我们总是找事端与人吵架,但到头来弄得人身心疲惫,日子都过不下去。我们不如让这件事过去,选择宽恕,假装没看见而停止争吵。
教宗指出,天主爱人,却得不到人的爱。这个悲剧在《福音》中再次上演,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我渴,人们却把醋送到祂口边。身为爱的天主却得不到爱,这一现实曾令亚西西圣方济各心绪不宁。
教宗方济各从慈悲禧年的格言谈起,指出耶稣在要求我们慈悲如同天父时并未考虑数量,只是要求祂的门徒成为慈悲的标记、管道和见证人。教会必须在现世、在各个世代将天主的慈悲施予全人类。
这份《和平呼吁》指出,30年前,全世界的宗教代表们应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之邀齐聚亚西西,参加首届跨宗教和平会晤,「以肯定和平的大福祉与真正的宗教态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宗在礼仪讲道中指出,《玫瑰经》祈祷概括了天主赐予慈悲让人获得救恩的历史。通过祈祷和默想耶稣的生活,我们再次看到祂在各种处境中与需要帮助的人相遇的慈悲面容。
教宗指出,教会的牧人必须小心谨慎,不可匆忙。他们有能力停下来看到人的内心深处,却不使别人觉得被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