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教宗也强调「重建人类与环境之间和谐」的「迫切」必要性,指出「艺术是传达大自然之美讯息的强而有力的媒介」。教宗最后总结道:「美的文化不断促使我们有所行动。
首届中国教务会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26年10月28日6位国籍主教在罗马的祝圣;地区性总修院的组建或新建;中式信仰艺术的发展和历史性辉煌;第一个中国本地修会团体(主徒会)的创建;中国平信徒的成长(中华公教进行会
它以艺术之美为桥梁,连接传统与现代、信仰与家国,在巴山渝水间谱写了天主教融入中华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崭新篇章。(原载:中国天主教)
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
(宗3:14-15)高谈阔论的理念,合乎逻辑的阐述,幽默动听的演讲艺术,虽然能使听众心悦诚服,但不久心里便是空荡荡的。
然而,3世纪末至5世纪初的基督宗教丧葬艺术却描绘了女性在教导和传道方面的活动。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的罗马人,石棺都不仅仅是一个尸体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纪念物。
[57]这些都有可能是促成天主教会当局转变对教会当局对教会教育权极力申诉和辩护的一个推动力,而后再通过《圣教杂志》将此态度释放出来。
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张充仁就是在土山湾学成后,赴比利时留学的。他也是中国雕塑家进军欧洲的第一人。
欣赏是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学习的。所以,欣赏不但需要学习,尚且需要练习,也只有在生活中常练习欣赏的人才能掌握此艺术。的确,会欣赏的人便会生活,便有幸福和满足。而不会欣赏的人就是不会生活,在痛苦里辗转。
如,艾儒略神父(1582—1649)所著《天主圣教四字经文》(1642年)中记载:“主将升天,恐失教我,立教化王,命彼斯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