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想向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展现基督的爱,无论在哪里。团体生活和我们的日常活动帮助我们培养孩子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世界。然而这并不容易:我们不想掩饰远离祖国、过着一种不确定的家庭生活的痛苦和恐惧。
从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一日开始,这一年是梵二大公会议开幕五十周年,到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基督普世君王节结束。
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喜乐平安,因为我们亲手触摸了基督的肉身。如果我们真正地要与基督相遇,我们必须在穷人受苦的身上触摸祂,以对感恩祭所赐予的圣事性共融做出回应。
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心神喜乐平安,因为我们亲手触摸了基督的肉身。如果我们真正地要与基督相遇,我们必须在穷人受苦的身上触摸祂,以对感恩祭所赐予的圣事性共融做出回应。
20世纪的中国学者进行种种翻译活动,也完成了很多可观的项目,但在教会史方面至今没有任何比较全面叙述基督宗教历史的译著,在台湾和香港也没有一个比较有分量的教会史译著或教会通史之类的大篇幅著作。
1.基督的肖像,天主的义子,我们不卑不亢 浩瀚宇宙,大千世界中,人类显得微不足道,置身于茫茫人海中,来往穿梭的人群中,独个的自我便显得如此渺小。
因此我热切渴望,基督子民能在这禧年,思索慈悲的神形哀矜善工。让我们深入福音的核心;在这里穷人尤其体验到天主的慈悲(《慈悲面容》15)。
圣教会邀请我们通过读经默想人的罪,对自己和整个民族所造成的灾难;同时看到天主对我们的救援通过主耶稣基督更明显地表达出来了。主耶稣基督就是我们基督徒喜乐的泉源。
然而,主耶稣基督却给出了最简单的“成圣捷径”:“凡你们对我的最小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在此善会中有圣职人员,有平信徒或两者兼备,共同努力培养更成全的生活,或推行公共敬礼;或传布基督真理;或做其它使徒工作,即为宣讲福音铺路;或为办虔诚或慈善事业;或以基督化精神振奋现世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