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她的裤腿边沾了一些很脏的东西,看起来像孩子的排泄物。朋友告诉我,由于孤儿院刚刚迁到这里不久,还没有找到为孩子们洗衣服的工人,刘修女只好每天起早来做这些工作。
如果是星期五,弥撒后我会亲自带领教友拜苦路。如果是主日,弥撒前先讲道一小时,然后再举行弥撒。1991年中国教会开始推行中文弥撒,我为了尽快熟悉掌握,马上回教区学习了整个中文弥撒流程。
有这种观念的人,常常以鼓励人做各种克苦,甚至自残,期望“换得”天主的“怜悯”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的恩宠”。天主给人的“日用粮”已经很充分了,为什么还需要“更多的”呢?
《基督死》功成十字血成溪,千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五百鞭挞寸肤裂,六尺悬垂两盗齐。惨恸八垓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耶稣的复活 受死展现耶稣的人性,复活展现耶稣的神性。
耶稣用自己的生活,甚至最后用自己被高举在十字架上的行动,向我们所有人发出了天父的邀请。
而在十字架上临终时,耶稣把她交给我们作我们的母亲,同时也把我们托付给她,作她的子女(参阅若十九26-27);她更是司铎及奉献者的母亲。
若望以这话邀请门徒们进入耶稣的道理原则:祂一生承行父的旨意,直到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死在十字架上。天主的慈悲便在此充分地显示出来──慈悲的爱战胜了邪恶的黑暗、罪恶与死亡。
而上主耶稣并没有拒绝接受我们人性的贫瘠;通过在十字架上奉献自己来爱人、使人摆脱罪恶与死亡。按照在基督内实现的这一爱的构思,在天主内的信仰首先是应在心中、在生活中接纳的恩典和奥迹,并因此而不断感谢上主。
礼仪福传:通过教会婚礼、终傅、亡者弥撒、餐前祈祷、划十字圣号等,引起教外朋友、亲属的注意,对教会产生好感、兴趣,从而进一步产生了解教会的想法。
和她的圣子一起,从降生成人起,童贞便行动起来,她让自己完全参与到了耶稣的使命中,这使命,在十字架下也变成了她自己的使命:作为教会的母亲配合在圣神内、在信仰内孕育天主的新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