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向新枢机们表示,“让我们祈求怀有怜悯心肠的恩宠,成为以慈悲注视我们那一位的见证人”。教宗在礼仪讲道中以耶稣的“怜悯”为核心,阐述教会牧人应有的态度。
因此,需要唤起生态皈依的意识,教会应成为一个先知性的声音,让整体生态学列入国际机构的议事日程。其他神长在发言中再次省思了本地化与福传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出要以耶稣为典范。
这位神长指出,生态问题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必须感到对地球的未来负有责任,蒙召成为「受造界的守护者」,捍卫天主恩赐的这份礼物,进行生态培育,学习尊重共同的家园。
两年前,他的属地监督区有16名天主教原住民青年渴望成为当地的执事和传教司铎,现在正在求学。但瓦西诺主教坦承:「我不知道该怎么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培育。我跟领导团队正在探索新的途径。」
问:新真福萨亚斯修女常说:“我不愿意独自成为圣人。”她给同会修女传达的讯息是什么?她又留给我们什么精神遗产呢?
弥撒中有15位慕道者接受洗礼,成为天主的儿女。弥撒结束后,胡波神父为60余位老年教友施行傅油圣事。
愿我们的心灵不成为一条路,而是我们与天主相遇的场所”。
教宗要求两国司铎成为“良好关系的缔造者”,教育人们接纳天主的这份恩典,“医治内心和外在的创伤”。教宗鼓励两国教会守护教会的宝贵传统,永远牢记自己的使命。
各堂口教友也积极行动起来,报名成为义工,在一线工作中为各村防控工作尽心竭力,善尽职守。张傲堂区也积极发动募捐,这个地处偏远农村的堂区,教友人数不多,但是大家积极伸出援手,共募得善款4940元。
这两种态度将天主的亲近加以“删除”,但是“亲近人的天主来到我们当中,居住在我们中间,成为人,成为我们中的一员。祂屈尊就卑为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同行,并援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