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於此,符合国际法的正义将「有助於缓和紧张,使人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人道义务」。其余四分之一的人道危机则源自天然灾害,诸如「饥荒、水灾、气象严重异常」所造成的环境危机。
这些外在的迹象邀请我们恭迎上主,祂始终前来敲响我们的门扉,敲响我们的心门,渴望接近我们;这些迹象也邀请我们在周遭的弟兄姊妹,尤其是最弱小和需要帮助的人的脚步中,认出上主的足迹。」
我也会谈到穷人,因为耶稣在伯达尼被涂抹香液後,对门徒们的疑惑回答说:‘你们常有穷人同你们在一起’(玛廿六11);我也会谈到处於苦难中的人,他们如同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那样:那里聚集了所有正在经受考验的人
如果死人能复活,我相信,他一定要成为世界上最最善良的人,因为他看见了美善宽仁的造物主和赏善罚恶、至公至义的判官。但是,人死不能复生。答卷已交,就再也不能更改了。
这篇苦路默想的中心思想告诉我们,耶稣走在加里肋亚和犹大满是灰尘的道路上,途中遇到身心受苦的人。最後,祂在哥耳哥达的丘陵上停了下来。天主的爱在这个地方达到极致,难以丈量。面对此景我们无言以对,内心茫然。
在弥撒讲道中,朱神父对大家说,今晚是纪念主在最后时刻给门徒们留下的命令跟盟约的时候,我们可以去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到了最后的关头,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他所爱的人,并想为他最爱的人做些什么或留下些什么。
教宗说:与受苦的人一同受苦。慈悲善工不是为了让良心平安而行善,不是为了更心安理得,如释重负。不是的。慈悲善工也意味着同情别人的痛苦。分担和同情两者是一起的。慈悲之人懂得分担和同情他人的问题。
拎着两捆菠菜我对他说:我经过那么多摊位来买你的,是体谅你从农村奔波到这里卖菜不容易,你不要这样欺骗买你菜的人,好好做生意才是根本。摊主唯唯诺诺地应承着,但这似乎不能平息我受了愚弄后的恼火。
在这个家中,你总是最爱我的人。不论谁拿给你的好东西,你必会为我保留。还记得那年你买了一辆新车回来,只让我一个人学习骑车。一天下来,车子摔得不成样。晚上你在灯光下修理车子,但一句训斥我的话也没有。
教宗解释道,希望不是温饱有余之人的美德,因为穷人常是首先携带希望的人。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穷人,甚至乞丐乃是历史的主角。为了来到世界上,天主需要的正是他们:祂需要若瑟和玛利亚,也需要白冷的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