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提及,如今许多的老人是在二战期间和战后不久出生的,他们在孩童时期就已遭了罪,他们很多人只渴望善良与和平。因此,他们很多人扮演了亚巴郎的角色,祈求上主拯救世界。
他在这段时期尤其负责编撰了《世界主教会议、性质、方法、前景》一书。东姆各在大公运动领域的贡献也格外突出。1972年,他作为圣座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信义会联盟和世界基督教协会会议。
他写道,“在礼仪年的这个时期,上主带领我们和祂一起去一个地方。
此外,教宗在信函中也表示:“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变迁的时期,基督徒在极危险的环境下继续显示出我们共有的圣洗圣事的活力。事实上,那些明知危险也要表明信仰或参加主日感恩祭的人并非少数。
直到特殊时期,他的希望破灭了,为了家庭不得不走上世俗道路。成家后,因不能公开祈祷。他与家人就在家中日常念经祈祷,从未忘记恭敬天主的本分,也为自己的子女们打下信德的根基。
教宗希望,这个禧年能成为“内心重生、更新教会使命的时期。教会蒙召走向世界与人相遇,那里有许多兄弟姊妹期待得到慰藉和关爱”。
他们年纪不大竟先我而去,那么天主让我在世存留的时期,我又怎敢妄测?
——谷1:29-39近代大文豪,时代先驱者鲁迅先生,年轻时期曾留学日本学医,志向远大,学医的唯一目的就是治疗疾病,使国人健康强壮,抵御侵略。
到了“梵二”大公会议前夕,一些神学家尝试给天主教灵修,一个系统的描述和定义,这时期的灵修也体现在平信徒运动中,而“梵二”大公会议则打破了灵修只属于司铎和修女的假设,这在“梵二”大公会议文献的许多处都有所阐述
只有把初始信仰时期对天主概念化的简单理解(那时我们常被告知:天主是……却还没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感受到:天主究竟是……),放到人生实践中去接受考验,并把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会对人生的整体价值、根本意义及信仰的真谛产生自觉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