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当信德变得不冷不热时,教会便会随之衰弱,长此以往便形成世俗化现象,缺乏福传的力量、福音的力量」。此外,世俗化现象也暗藏一个「文化进程」。
大公会议的训导提醒我们,有些教会的结构可能成为福传的阻碍;同样,良好的结构必须受到生命的推动、支持及评判。若欠缺新生命和真正的福传精神,若教会不忠於自己的圣召,则任何新结构都会很快腐化。
他呼吁众人推动合一时,不能满足于现状,须继续交流与合作,例如是合作翻译圣经,帮助华语地区福传。
耶稣在初始福传之际,亦是此态度,他派遣十二人,嘱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黎雅人的城,你们不要进;你们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里去(玛10:5-6)。
同时也有点不幸,这节目已进行了十年,为何我们天主教徒在福传的新方法中,要犹豫不决呢?
福传为主的要理无疑是他们的另一项首要任务。近两年来,献主会士们培养了大批的平信徒骨干,活跃在福传、礼仪、社会牧灵、要理和青年牧灵等方方面面。这是让教会成长的服务。
因此,福传是基督的遗愿、命令、邀请和交托,这是一个强调行动的命令,主耶稣不是要司铎在教会里等人来听福音,而是到世界当中,向未信主的人传福音。
2008年福传的春风沐浴着华夏大地,福传的号角惊醒了诸多沉睡多年的灵魂。在天主圣神的感召下,经过慕道班的培训(我也是慕道班的老师),一批批的慕道者接受了洗礼。
内蒙古包头教区二十四顷地天主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呼和浩特教区主教、兼管包头教区主教孟青禄,为长眠于二十四顷地地区的原西南蒙古教区闵玉清主教、汤闵寒神父、戴天禄神父、孟继贤神父、贺嘉宾神父、苏华民神父、罗福来神父
然而,本届世界主教会议“不是科学家或政治家的聚会,而是源自教会,将具备福传的幅度并承担使命。它将是在圣神引领下的共融工程”。会议中的重要议题涉及“福传的职责和进行的不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