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引用真福弗拉萨蒂(PiergiorgioFrassati)的名言说:「生活缺乏信仰,没有可维护的遗产,不能持续为捍卫真理而奋斗,那就不是生活,而是得过且过。」
耶稣十二岁时与父母去圣殿祈祷,是他依恃天父的开始:“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呢?你们不知道我来是为我父而工作吗?”按天父的旨意而工作,完全抛弃自己,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完全交托给天父。
祂没有以威严和高姿态将救恩强加给人,却以与人平等和尊重人的方式,邀请人自由地接受天福圣爱。圣诞节是整个人类喜乐的泉源,也是我们获享新生命的开端。我们每年圣诞节都彼此互祝圣诞快乐。
圣座与美国建交已有227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有高峰也有低谷。从庇护六世到教宗方济各,经过了17位教宗。
当天的活动安排非常紧凑,包括在佛罗伦萨圣母领报大殿会见病患和在亚西西圣方济各食堂与穷人共进午餐。教宗在圣母领报大殿热情地问候33位病人和残疾人并与他们一起诵念三钟经,与教宗共念三钟经的还有一些孩童。
我们很多人都渴望与天主的永久合一,但却不知道如何实现。幸运的是,我们之前的圣人们已经走过了这条路,并把他们的智慧传给了我们。
古巴首都哈瓦那教区总主教奥尔特加枢机于8月3日在华盛顿接受“喜乐与希望”奖,该奖项由哥伦布骑士团发起。在颁发仪式上,奥尔特加枢机主教发表演说。
教宗方济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牧访中东,踏足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其中五月二十五日在耶路撒冷圣墓大殿的大公祈祷更是此行的高峰,以纪念五十年前保禄六世与正教会首牧雅典纳格拉斯宗主教(Athenagoras
圣若望福音又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讯息:撒玛黎雅是犹太往加里肋亚的必经之路,否则要绕一个大圈,犹太人历来如此,因为不愿与撒玛黎雅人往来。但耶稣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多次直接经过撒玛黎雅。
教宗先从文化的幅度切入,他对大会针对「本地化」的讨论及对不同文化的评估与尊重尤其感到满意。他进一步表示,本地化是教会传统内看重的议题,40年前拉丁美洲主教团召开的普埃布拉会议就曾经探讨过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