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牢记在心,我们所参与的每一台弥撒,不管神父怎样,奥秘却是一样的,无限的,正如圣伯纳文都说的:同一无限、全能、永生的天主降生于祭台,牺牲了他自己,如同他在加尔瓦略山一般的真实。
信友一般从信仰的角度理解,其答案多是:世人当效法耶稣承行主命;纪念;耶稣上加尔瓦略山;纪念(或悼念)耶稣受难;纪念耶稣的苦难与荣光等;也有部分信友从道德和心理层面进行理解,主要认为是祈求平安、许愿、求恩典
十字架的道路经过我们的一生,当你遇见耶稣在走向加尔瓦略山的路途中,决定去跟随他,那么十字架的路将引你走向复活。救主耶稣并没有制造,也没有挑选他的十字架,他只是接受那具犹太人与我们所加诸于他的十字架。
教宗更指出,如果想要认识玛窦被耶稣召叫时的情景,可以到罗马城中心法国人的圣路易圣堂里面,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卡拉瓦焦(Caravaggio)所画的耶稣召叫玛窦那幅名画。
常常怀有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极端自私心态,对邻人、穷人的灾难疾苦,毫无同情怜悯和实际救助,能算是把心放好了吗?自己究竟在尽力帮助他人方面做了多少?各人皆心知肚明、十分清楚!
画家卡拉瓦乔在画中描绘的玛窦带着一种不信任的目光:他紧握金钱斜视,一只眼睛看向天主,另一只眼睛看向钱币,愁眉不展;另一侧却是耶稣慈悲的目光,极其慈爱。
而圣堂前的长楼梯则代表着「天上耶路撒冷」及「苦路」的意思,加上圣堂内简朴的砖墙及粗糙的木十字架,代表带领信友走向「加尔瓦略山」的道路。弥撒中有六位教友领受坚振圣事。
山路盘旋曲折,部分路段异常陡峭,因而,徒步前行确是艰苦,确能体会到吾主耶稣当年背十字架上加尔瓦略山是多么的辛苦、艰难。站在第十四处向高处望去,古色古香的圣母堂尽现眼前。
教宗于下午4点多乘座车抵达西班牙广场时,受到罗马教区代理主教瓦立尼枢机、罗马市长阿莱曼诺伉俪和敬礼圣母的团体协会领导人以及众多朝圣信友和罗马市民的欢迎。
这个法国司铎团体位于罗马市中心的法王圣路易堂,那里收藏了卡拉瓦乔的三幅画作,因此访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