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我的奶奶在世时,经常烧香上供,俗称“看头”。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在沧州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无暇顾及信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她———我的女朋友。
她们都是领洗不到一年的新教友,她们都是20左右的姑娘。她们两位是大学生,一位是技工,她们的家都在农村,她们都有朝气亦很阳光,她们很有爱心,她们更善良,她们都很愿为天主而奉献自己。
圣师安多尼的瞻礼那天,也是西安南堂党明彦主教的主保瞻礼,近百位神父齐聚一堂,伴随着庄严的进堂咏徐徐拉开了弥撒圣祭的帷幕……以下是胡世斌神父在弥撒中的分享:各位亲爱的教友们,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
我看了“信德”上刊登的赵士孔的《不要错过行善的机会》一文后,也为自己曾错失了一次行善的机会而后悔与内疚。那是几年前的事了。
我怀着想领圣体的急切心情,跌跌撞撞送孩子到校,再走进教堂,弥撒已经下台了,心里懊悔不已,本来做九日敬礼要实领圣体的,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只能心领了,可心里总觉的不是滋味,也没有离开教堂,只是静静地跪在耶稣面前
在那个饱受荒灾的年代,他曾身披蒿衣,脚穿草鞋,风里来雨里去,跟着爷爷一边乞讨度日,一边进堂参与弥撒。那时流行的是手抄繁体字经本,父亲虽然大字不识,但他却经常把经本带在最贴身的衣服兜里。
今年是奉献生活年,我愿分享我的圣召路,来见证天主那无条件的爱以及他在我生命中所行的奇事!主的拣选谈我的圣召路,首先不得不谈我的归依。
她娇小的身躯蕴含着极大的能量,不断地为主作工。李阿姨的婆家是老教友家庭,丈夫的姑姑是一位修女。
《创世纪》的开始就记载天主如何创立了婚姻。圣经最后一本书《默示录》结束时用婚宴的图像来描述新天新地的景象(默19-21)。在圣经的中间,很多圣经作者用婚姻盟约的关系来描述天主跟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
李主教的开幕讲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家庭是人诞生和成长的温床,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核心团体。而当今社会,家庭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没有稳固的家庭,就没有幸福的人生,没有安定的社会更谈不上教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