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祖锐老师通过对基督福音最早传入中国、天主教正式传入中国、天主教再次传入中国、到中国天主教“礼仪之争”发生的历史过程的介绍,进还原了中国天主教“礼仪之争”开始于天主教耶稣会内部争论、升格为“礼仪之争”背后的修会之间的利益之争
在教会复兴时期,您行走在福传的道路上,以生命的见证把福音广传!作为教会的牧人,您守护着主托付给您的羊群,以善言善表引导、喂养着它们、为它们寻找肥沃的牧场!在年老力衰时,您更是德高望重、金光闪闪!
当天福音提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该做什么呢?”群众、税吏和军人先后重复这个提问,他们被洗者若翰宣布上主临近了的宣讲所触动。这是一个与我们生命的意义有关的问题。
教宗重申“诉诸公正”的重要性,指出这表明“要考虑具体个案的需求,即特别情况要予以特殊的考虑”,使之“与福音爱德的训诫紧密结合,这是激励教会一切行动的真正原则”。
为了推动不同教会团体之间在传播福音上的合作,拉丁礼节的主教和神父们必须接受各种困难,经常怀着忘我的慷慨精神为福音的爱德作证。
当天的福音讲述了耶稣在革乃撒勒湖的行动(参阅:路五1-11),教宗从耶稣的三个举动展开省思,即:看见、上船和坐下。
礼仪中的福音给我们启示耶稣在活动:事实上,他刚结束宣讲,从会堂出来,就到了西满伯多禄的家里,在那里治好伯多禄的岳母;然后傍晚,他重新出去到了城门,在那里他碰到很多病人和附魔的人,也治好了他们;第二天清晨
世界上有大勇与小勇之分。所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是小勇,那真正的大勇是什么呢?苏东坡形容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才是大勇。
因为圣方济与伊斯兰教的初次接触,使得他的出生地亚西西成为过去几次世界宗教领袖会谈的首选之地。第一次世界宗教领袖会谈是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召开的,而第二次则是由现任教宗本笃十六邀请的。
由于信徒增长率略微高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1.23%),因此天主教徒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基本上保持不变,为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