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嫉妒相反的则是感恩之情,它建设和重建世界。在荡子比喻中,除了这两个儿子外,还有他们的父亲。这父亲是慈悲的典范。他有两个儿子,懂得应以不同的方式,但相同的目光对待他们。
面对着世界不同地区悲惨的旷日持久的冲突,教宗号召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四旬期的第一个周五集体祷告。印度枢机表示,和平是来自上帝的礼物。
第二,作为司铎应是一个世界性的人,不是一个世俗的人,是活在这个世界中,虽然有他的缺点,但他是一个与天人保持联系服务天主子民的人。第三,司铎是牧放天主子民的人,所以要尽好堂口责任、陪伴教友、牧放羊群。
有信仰指的是需要爱,相信爱并以爱为基础;爱是天主的形态,是人的形态,是世界、未来和生活的形态。有信仰就是秉持这样的生活信念:爱得多是善,爱得少为恶。
我们一定要在这四旬斋期默默祈祷,克苦善工,自己多吃一点苦,他人少受一些罪,自己少吃一粒米,让他人多吃一口饭,让人间皆友善,让世界充满爱。
耶稣的苦难延续到世界的终结,因为这是一段分受全人类痛苦的历史,持续临在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总之,逾越节三日庆典是值得纪念的一个爱的盛事,它令我们坚信,在生活的考验中我们绝不会被遗弃。
教宗在礼仪结束时诵念了一篇祈祷文,指出基督的十字架既是残杀人的刑具,也是得胜的旗帜;世界有暴行,人类道德败坏并自私,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公拜苦路礼仪中,参礼的信友们手持蜡烛与教宗一起默想基督的苦难。
祂在一切事上,除了罪以外,与我们相似(《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号)。教宗表示:藉着耶稣,我们不仅能亲手触摸天父的慈悲,也受到激励使自己成为天主慈悲的工具。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人类的这种处境谈起,指出天主的慈悲并非遥不可及,各种疾苦都能在天主慈悲中找到有效的救援,我们应孜孜不倦地汲取天父的慈悲,并将慈悲带给世界。
这旋律提醒我们:人不是这个世界的居民,只是一个奔向永恒去的旅人。正如塞涅卡所说:与死俱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