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些负面的私情偏欲,它们阻挡了黑落德王和他宫殿里的臣仆认出并迎接耶稣的诞生:也就是,对权势、钱财、自傲、虚伪和谎言的依恋。这些重担阻碍我们前往白冷,拒绝圣诞的恩宠,并封闭了前往和平的通道。
1850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唐神父因援助逃亡的客家人而深深感动了众人,众人因其爱德纷纷前来慕道,因此得到清廷教民定居之特许,安居在今日的涠洲岛。
为把福音带给更多的人,他们有的跋山涉水,走进陌生的人群宣讲福音;有的节衣缩食,以爱德传递福音;有的恒心为福传祈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别的效果。
1751年,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来到北京,与北堂的教友合作谱写了中文弥撒曲。今天,北堂把中国文化的礼仪传统再度复苏。在北堂的主日弥撒中,可以听到一些250多年前谱写的中文弥撒曲。
当年有一个主日正好回去有机会在修会小堂为修女们举祭。在那台感恩祭中,我还是当众如实将其病情告诉了她,并鼓励她她要全心依靠那位召叫她的主,在安心保守治疗的同时,翕合主旨。
我曾希望致侯德萨帕拉多斯童贞圣母(laVirgendelosDesamparados),她是照顾穷人的圣母,瓦伦西亚的主保圣人;瓦伦西亚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西班牙的其他地区也是如此,但瓦伦西亚却浸在水下
爱这位纳匝肋的小木匠,就是爱天主!爱身边弱小的人,就是爱主耶稣的兄弟姐妹,也是爱天主(玛25:40)。其实,我们人不需要刻意地去“爱天主”,天主也不需要“我们人的爱”。天主本身就是爱(若一4:16)。
好多人没有见过印度的德肋撒姆姆,但没有人怀疑过她的存在及事迹。因为有人确实和她一起生活过,有关她的记载太多了,而且她在1979年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一.幸福的定义和分类古今中外的哲人们都曾经阐述过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前有苏格拉底认为,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自己就能成为一位幸福之人。
互相爱护是爱德的忠实表现,是基督的命令,是天国的本质特征之所以突出“互相爱护”,是源自耶稣最重要的教诲和必须遵守的命令:如果你们之间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因此就可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若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