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刻,她的眼睛无意中看到我家悬挂着的十字架和圣像。她注视着正中央所贴挂的耶稣圣心像,慢慢地觉得整个压在身上的沉重物体就没了,也能开口说话了。从此以后,她就一直在我家休养。
黄杨还对样有独到理解:中国人积极倡导的榜样的‘样’,‘木’字旁可视为自然的‘十字架’,就犹如耶稣最初在十字架上的羔羊形象。
(铎2:12)而且耶稣基督也亲自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9:23)所以,每当我们基督徒唱起“有主还要什么?”这首圣歌的时候,内心便充满喜乐。
在此,如果谈到基督徒的十字架,谈到生活中的痛苦,我想最大的莫过于世俗生活与信仰生活在人心灵的分离了。这种分离不仅会造成我们人格、心灵、生命的分裂;同时也会造成我们与基督的信仰的分裂。
后来一次她像是自己自言自语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了,为什么人们还不相信?又有一次突然从嘴里冒出一句:奶奶,我知道了,我长大以后,就是相信天主,会干活就行了。
教宗赠送给服刑人一尊水晶十字架,向他们解释道:「你们的处境极其脆弱,所以我带来了这尊非常脆弱的态像。水晶很脆弱,一摔就破。
追根究柢,基督的十字架正是背起人类的痛苦与磨难。所以,教宗的沉默并非毫无意义,而是充满关怀与亲近的沉默。问:教宗今年颁布了《爱的喜乐》宗座劝谕。这份文件在教会内外引起高度的关注,却也有人不以为然。
接受和承受忍耐的过程,是能量的聚集,是心灵的修炼,是对生命的一次洗礼,是人格的一次升华,是效法耶稣背十字架。每一次忍耐,都会使超性生命变得深邃、隽永,更接近天堂。
我们是否分担十字架的重担,作个和平的缔造者?我们是否像圣母一样伫立在十字架下?教宗说:「让我们默观圣母玛利亚这位坚强的女性。我们渴望效法她的榜样,伫立在十字架下;学习她的决心和勇气,既不回避也不失望。
但是十字架的精兵,却毫无畏惧地站在阵前。当仇敌迫近来攻打他的时候,他就面向那“保障”求救;有主的应许,他就变得刚强有力,可以随时尽职了。他觉得自己需要从上头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