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圣热罗尼莫所言:“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当我们忽略对圣经的阅读和研习之时,我们便丧失了认识基督的能力。
2005年春,一个主日,来自温州龙港的薛纪福、李绍彩、陈绍利、方明曹和黄人在参与了徐家汇教堂的弥撒后,在教堂花园见了面,5个弟兄在龙港时多是福传会的骨干,今天在异土他乡见面格外开心,大家聊起了温州教友在上海的信仰生活
神父又通过上面这些好教友,慢慢认识了一些原籍河北的教友:王子娥、范全圣、赫文计、张承恩、刘素贞、范凤仙、张玉明、范希芒、严进宅等。渐渐地神父在一些教友家建立了弥撒点。
1625年,他一次性为200成人授洗,其中学者60人,明宗室成员多人。1626年受洗者有成人500人,次年又有500人,此后逐年增加。
他们说:“我们没跟任何人说没油了,如果不相信天主,这样的事根本没法解释,我们坚心确信,这就是天主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叹天主的奇妙作为。”
这就是圣依纳爵·罗耀拉所说的“对别人的言语加以善意的解释”。他用三句话阐述了一个如何以善神与所有人进行对话的完整解释。教宗方济各便正是以同样的对话艺术著称。
真理乃愈辨愈明,只有努力达到理性信仰的境界,才能追求到真正的信仰。你们求,必要给你们……凡寻找的,必会找到(路11:9-11)。
比如多明我译成道明,就很难理解成同一人。我认为教会除了重视礼书等方面,还应该多考虑语言学上的规则。关于圣事礼典及出版问(朱喜乐神父):今天,很多神父都是用袖珍圣事礼典,里面的读经只有一个选择。
开始只是随便聊聊天,渐渐地心头滋生一些莫明的心绪,后来不知不觉中一些扰人的感觉在心底蔓延。
这次一共设计了27个工作坊,内容包括教会建设、婚姻、弥撒、神修、圣经、明供圣体、青年、教育、经商与信仰、舞蹈、手工制作等,内容丰富多彩。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主教竟亲自上阵与青年人交流,探讨青年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