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界上有多少的人需要我们去爱、去关心,哪怕是一声问候,都会给他们心灵一点安慰,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爱,从而振作起来,在社会上有勇气生活下去。印度德肋撒说:“爱的反面是无动于衷”。
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有圣母显现圣迹,朝圣的人就如流水一样,去探求,去叩首,去敬礼,去感受仁慈之爱的慰藉。把圣母当作一生中朝拜的对象,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无限的动力。
同时,也要本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去接纳他人真正想要的,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发现令其焦虑的。在和平以及各族人民的安全面临的威胁面前,谁会认为可以仅凭自己的力量自救?!
当怀着爱心去引导他们,接近他们,而不是指责、责怪时,他们会感受到对方的心意,从而畅所欲言,这时在与他们交谈时,便不用再顾虑什么,他们也会放下自己的防备。
那一年,去参加第六届信德之友交流分享会时,认识了范圪垯的热心教友张祝永大哥,从石家庄回来后,丈夫说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最好离家近的,于是,我给张大哥打电话,问他认不认识开公司的老板,能不能给我丈夫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冬天的夜晚寒气袭人,因我家距教堂较远,我们打算骑自行车去,但女儿担心弥撒结束后已是深夜时分,加上住处比较偏僻,恐怕回家走夜路遇上坏人,坚持让我们打车去。但我们想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遂坚持骑自行车去了。
一个主日,天降暴雨,汪玛利亚在去教堂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后脑勺摔破了一个大口子,血流满面,她手捂伤口跑到教堂,修女连忙帮她做了止血包扎处理。
教宗说道:我们去参与弥撒,或许早到了五分钟,我们便开始和身边的人聊天。但那不是聊天的时刻,而是准备对话的静默时刻。那一刻,我们应收敛心神,准备与耶稣相遇。静默此时非常重要!
我当即去太原看她,她对自己的病情很清楚,一次她很伤感地对我说:“我死以后你还能再来太原吗?”
而这首先“是一个召唤,要我们去分担别人的困难情形”。“在当今要求人重新去救助有需要的近人”(《天主是爱DeusCaritasEst》30)。爱德不应被简化为纯粹的“同情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