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古犹太的智王撒落满,一生享尽荣华富贵,但当他年老的时候,在《训道篇》一书中反复咏叹的乃是人生虚空,“在空虚,消逝如影的人生少数岁月内,有谁知道什么事对人有益?
耶稣并不以道学者的语气,而是以实际的情形说这些话,作为对所发生的事情的适当答复。那些事情曾使人的一贯想法陷入危机。耶稣提醒人,面对某些灾祸,不必归咎于受害者。
去年8月26日星期天正午,教宗在冈道尔夫堡夏宫带领各国群众颂念三钟经时说:“与耶稣的真正友谊表现在生活的方式上:表现在内心的慈善,表现在良善谦虚和仁慈,表现在热爱真理和正义,也表现在真诚地努力促进和平与修好
创世纪的最初几章、训道篇和约伯书提出生存意义或恶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惊人地现实。
当我们离开他们要走时,这个小姑娘突然朝着我们大声喊道:“阿姨!您能做我们的朋友吗?”她一面喊着一面大哭地朝我跑了过来。当翻译将小姑娘的话翻给我时,我再也无法控制我的情感,泪水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俞枢机最后提醒道,我们虽然渺小又有局限,但我们是主耶稣的门徒。在祂的推动下,我们能做很多事。我们不可自行其是,却要并肩前进、同道偕行。(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最後总结道:「我要从这两篇读经中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我是否祈求天主赐下恩宠,开明我的心呢?
邀请教友们缅怀先辈,珍惜当下,不辱使命,亲近认识天主、恭敬天主;学习先辈为教会发展辛勤耕耘,精诚恒心,道智修和,传扬福音,为主作证。
教宗府讲道神师最后总结道,真正的重生绝非假象,而是可进入的现实。凡是接受圣神改变的人都能真正地重生,而且他们现在就已经活出永恒的许诺。(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提醒道,假如不深入省思有关人的课题,包括人的肉身、脆弱,以及人对无限的渴求,他建立关系的能力,那么“伦理就只剩下规则,信仰恐怕会脱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