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即天主籍梅瑟于西乃山下以牛犊之血与以民缔结的盟约,请读(出24:1-11)当时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台,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为立约的见证。
起初圣髑被保存在教堂主祭台的一端。1636年时人们将圣髑放入刻有教会铭文的古铁匣中,移至堂中的偏祭台保存。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
祭台正中五米多高的十字架是视觉中心,祭台下方是由整块黄色云石雕刻的“最后晚餐”。圣体栏杆由淡灰色大理石柱头逐个雕花拼组而成。
举行弥撒的祭台设在体育馆内的一侧,祭台上方悬挂着一尊巨型木制十字架。教宗方济各站在十字架下发表了他在纽约的最後一次讲道。他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九章中的话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
因为杀人的枪在圣堂的祭台下面被找到了。这位判了刑的神父听过真杀人凶手的告解,明白整个犯罪过程。但他为了保守神工秘密,在法庭上只说了一句:我跟各位保证,我是无辜的。
平时在教友家祈祷,大瞻礼都得到野外空地搭建祭台参与弥撒。每逢大瞻礼,大哥就忙得不可开交:写庆祝瞻礼的大对联、小标语,拾掇场地,搭建祭台,请神父,找乐队,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而南门堂口组织的20多位身穿统一红色服装的歌唱赞美团人员,站立在祭台前方服务,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伴随《我看见神的爱》的歌声,来自教内外的嘉宾朋友与兄弟姐妹们的心慢慢地归向十字架,归向耶稣。
从16世纪至今,《福利尼奥圣母》一直是被模仿、复制为版画和祭台画的对象。那些在福利尼奥、罗马和巴黎欣赏这幅圣像的艺术家与旅行者们所留下的日记和笔记本,正是这幅圣像的活见证。
弥撒在游圣婴中开始,“平安夜,圣善夜......”修院堂区合唱团用天使般的声音,宣报基督的到来,师神父高举圣婴缓缓走向祭台。
当我和同伴走进一个大队院落,借着灯光看到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而雪地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大家跪在用牛皮纸搭建的简易山洞前,面向马槽中的小耶稣祈祷敬拜,在马槽的一侧是几张旧桌子拼成的祭台,旁边是一个辅祭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