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铎不是一个精神会计师,而是一个良善的撒玛黎雅人,去寻找有需要的人。司铎是羊群的牧人,而非监察员。他履行使命不只是尽50%或60%的气力,却全然奉献自己。他若寻找就会找到,他找到是因为他冒了风险。
这苦难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病痛,也包括今日十分常见的精神苦难,教宗称之为悲伤病。我们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在与他人的重要关系中感到缺乏爱和背叛。
但愿基督徒常能立善表,本着互敬与对话精神携手合作,明认‘基督的门徒们彼此间唯一能有的竞赛,就是看谁能够奉献出更大的爱’(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9月27日弥撒讲道)。
人世的王国要巩固王权与疆土,常会凭借刀剑枪炮武力你争我夺……而天主的国则是建立在和平友善、互敬互爱、怜悯宽恕、既往不咎、一视同仁、自查自省等仁爱慈善、牺牲自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基础上
今天比以往更需要具有使徒敏锐目光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和平信徒,在遇到物质和精神的窘困与贫乏时能心生怜悯、停下来予以救助。教宗然後指出,许多神父和会士投身於福传使命,其中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格前九16)』基督徒有义务秉持这种精神,以传扬耶稣圣名为己任,发自内心地传扬福音」。福传不可成为一种虚荣,诚如圣保禄的劝言,福传是一项义务。教宗再次问道:那麽,什麽是福传的「作风」呢?
本笃十六世以谦卑和充满人性的口吻谈论他生命的最後阶段,承认身体的虚弱难以让他总是保持所期望的精神崇高境界。他谈到天主的伟大奥迹和不断困扰他的难解疑问,例如世界上为何存在如此大的邪恶。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反思后,我觉得要学习新教友的文字福传精神。信德的老师也鼓励我多学习、充实自己。于是我也学着我先生那样,开始给“信德”投稿。
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各方面锻炼自己;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德行和素质,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精神;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努力打造并提升自己的各项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
愿他们帮助我履行罗马主教的牧职,‘并在他身上建立信仰统一及精神共融的、永久可见的中心与基础’(参阅:《教会宪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