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扬教会圣乐传统,丰富教友的信仰生活,增加对天主的崇敬之情,教区十年前开始筹办了第一届圣母圣诞圣乐分享会,经过十年寒暑,在此推动下,堂区继续成立了唱经班,逐渐承担弥撒咏唱任务。
她早晚坚持祈祷,常念念不忘天主的召叫和大恩,祈祷和福传成了她报恩的最好行动。一次,她在公园遇到桥梁厂家属区的赵兰芬,见她神情沮丧,就上前和她攀谈。
图片来源:互联网从被谋杀的巴基斯坦政府部长的《圣经》到遭暗杀的圣萨尔瓦多总主教的祈祷手册,罗马一座教堂建造了一个纪念当代殉道者的特别纪念馆。
有一幅题为《祈祷的手》名画曾感动过许多人,其实更感动人心的是这幅画背后故事中所传达友谊力量。杜雷耳(Durer)和京斯坦(Kingstein)是两位很有潜力的艺术家,同时又是好友。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您的祈祷中多了个小女孩,您便多写了一封封书信———即使是只言片语……还记得吗?年过七旬的您,因我一封信,便由献县到泊头去看我,任性的我却因挫折而逃避您。
他说:神父你看,就说我吧,六十多岁了,身体一直很健康,从来没有得过病,没有打过针吃过药;你看我的老伴,在床上瘫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抱怨过天主、抱怨过人,一直默默地忍受,一有时间就祈祷,念玫瑰经,为自己、
她每天上自习很晚才回宿舍,为了不打扰寝室的同学,她都是在宿舍外边祈祷,遇到天特别冷,她披着被子在宿舍外边祈祷,生怕影响同学休息。她坚持饭前祈祷,别人问她在做什么,她就热情地去讲解。
总觉得:读圣经、传福音——是主教、神父、修女的工作,与我们普通的教友没有关系,也总觉得自己念了快一辈子的经了,不至于下地狱。
视祈祷如同每天穿衣吃饭一样,成为常态,是一天中不可缺少的事。我曾多次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不能上教堂参与弥撒,但他们仍然每天念早晚课、玫瑰经,一天不落。
那天傍晚在教堂里祈祷,作为教堂的主任司铎,我确实感到祈祷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准备基督来临的将临期内,在鼓励教友热心祈祷的同时,自己更要好好恭候主的到来。